自由開講》國民黨喊「愛國行動」遮掩錯誤的最後手段

◎ 沈言

2025年6月,朱立倫在國民黨中常會上宣布啟動「愛國者行動」,誓言要保衛中華民國,對抗民進黨發動的罷免潮。聲稱要守住民主防線,不讓國家被「綠色恐怖」吞噬。這套語言聽來激昂,卻也熟悉得令人不安:當政黨聲望低落,當政治算計難以為繼,「愛國」往往會被推上檯面,成為召喚群眾、遮掩錯誤的最後資本。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資料照)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資料照)

塞繆爾・詹森曾說:「愛國主義是無賴最後的庇護所。」這句話之所以流傳至今,不只是因為它冷峻,更因為它直指權力話術的本質:當一切都無法挽回時,「愛國」便成為最後的手段。如今,當朱立倫高舉「愛國者」的名號號召全黨動員,國民黨也在那一刻,親手拋去了最後的遮羞布。

多數暴力、盲目表決、濫刪預算、以罷制罷、死亡連署、濫發福利、強推公投──每一件都看似匪夷所思,卻又皆在意料之中。當國民黨選擇將手中所有籌碼一次性梭哈,捨棄協商、斷絕回旋,只剩下全面動員與姿態對決,制度溝通便徹底退場。他們不再尋求信任,也不再接受協調,只剩全面對抗。彷彿牌桌上的無賴,翻遍所有底牌之後,便開始質疑規則、否定對手,甚至怒喊「這不是公平對決」,想掀了牌桌重來。

反制大罷免,國民黨6月22日成立「北市反惡罷客家後援會」,並結合該黨「反惡罷、戰獨裁」說明會,呼籲民眾站出來力挺。(國民黨提供)反制大罷免,國民黨6月22日成立「北市反惡罷客家後援會」,並結合該黨「反惡罷、戰獨裁」說明會,呼籲民眾站出來力挺。(國民黨提供)

這不只是戰術選擇,更是語言與思維的轉向。在這條路上,每一步都在增加代價,而每一次選擇,都讓回頭的可能更渺茫。此時,「沉沒成本」的效應也開始發酵:既然已投下全部聲望與資源,只能繼續往前衝撞,否則先前的算計便會反噬自己。整個政黨如同一頭眼中只有紅布的憤怒公牛,不再辨方向,只剩下本能的衝刺。

國家從不是任何政黨可以壟斷的象徵資產。真正的愛國,是在政黨犯錯時,仍願意堅守制度的底線;是真正理解憲政分立與程序正義的價值,而非不擇手段。在一個自稱民主的政體中,若連公民連署與罷免都被貼上「毀國」「奪權」的標籤,那麼我們真正該警惕的,恐怕不是人民的行動,而是那些以愛國之名,劫持公共語言的行為者

是的,歷史上每一場假借國家之名行之的政治濫權,都曾以「我們才是愛國者」作結。而結局都是一場災難。

(作者為業餘樂手)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