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uka
近日,伊朗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飛彈與無人機攻擊,數百枚彈道飛彈與巡航導彈蜂擁而至,挑戰以色列層層交織的防空網。雖有部分飛彈突破攔截網導致傷亡,但根據以色列國防軍統計,其核心防空系統「鐵穹」(Iron Dome)與「大衛投石索」、「箭型飛彈」等組成的整體防禦網,成功攔截超過九成攻擊,阻止一場更為嚴重的災難。
以色列「鐵穹」防空系統攔截敵軍的飛彈、火箭彈。(法新社檔案照)
這場發生在中東戰場上的攔截演練,對台灣而言無疑是一記警鐘。假如中國發動對台攻擊,並結合飛彈與無人機波次突襲,台灣是否具備同等程度的防空能量?是否能讓民眾在戰時仍保有基本生存與抵抗能力?答案實則令人不安。
台灣當前的防空系統雖已初步建立「三層攔截」結構,包括愛國者三型飛彈、中程天弓二型、近程的天劍與野戰防空系統,以及逐步強化的無人機偵防系統,但整體數量與密度仍遠不及以色列,尤其在無人機蜂群與「飽和攻擊」模式下,現行防空體系面臨極大挑戰。
「箭式3型」反彈道飛彈系統具備向量噴嘴(vector thrust),能在大氣層外攔截目標,為以色列多層飛彈防禦系統中最外層、也是最先進的防空戰力。(圖擷取自以色列國防部)
在預警系統上,以色列擁有層層雷達、戰術預警飛機、與盟國的即時情報共享機制,能即時鎖定、分辨與反制不同類型飛彈;而台灣的防空預警仍高度仰賴地面雷達站與飛彈陣地,一旦首波攻擊癱瘓關鍵節點,整體防空效能將急速下降。再者,面對中國極有可能結合電磁壓制與網路攻擊的複合戰術,台灣在「系統韌性」與備援能量方面亦仍有相當缺口。
此外,國軍尚缺乏足夠的「攔截彈備量」。以色列在此役中動用數百枚攔截飛彈,每枚造價高昂,反映其備戰決心與資源投入。台灣若僅在紙上談兵,忽視彈藥儲備與快速補給能力,則極可能在開戰初期即耗盡攔截能量,淪為防空破口。
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的防空並非單靠硬體建設,更來自於全民動員與危機認知。從孩童到長者,全民皆知空襲流程,避難設施密布各地,並定期演練。反觀台灣,社會氛圍仍停留在「不願相信戰爭會來」的心理,演習流於形式,避難設施普及率低,基層政府與民間之間也缺乏明確的應變鏈條。
台灣的確無法複製以色列的每一步,但若不以其為鏡,反思自身防衛弱點,那麼當飛彈真正飛來時,將無人可再指望。國防並非某個部會的責任,而是一整個國家的共識工程;唯有在平時積極備戰、真誠面對威脅、廣泛進行防空投資與民防教育,台灣才能在戰時不成為下一個被「飽和攻擊」擊穿的島嶼。
(作者為研究生)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