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旭明
近期「最佳辯士」造假上榜、疑似科展抄襲上台大醫科——這些新聞乍看只是個別學生行為問題,實則反映出整個升學制度的價值錯亂。當「學習歷程檔案」成為學生進入頂尖科系的關鍵門票,我們也正面臨一場誠信教育的崩塌危機。
身為教育現場的一份子,我深感憂慮。原本設計良善的「學習歷程檔案」,旨在協助學生紀錄真實的學習過程,探索自我與未來方向;但在升學壓力與制度漏洞之下,卻演變為「履歷設計比賽」、「包裝得像就有機會上」。有的學生聘請補習班代寫、自行杜撰榮譽與經歷,甚至抄襲他人作品——這不只是誠信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對成功定義的偏差。
當「學習歷程檔案」演變為「履歷設計比賽」、「包裝得像就有機會上」,我們正面臨一場誠信教育的崩塌危機。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資料照)
大學沒有足夠人力審查每一份歷程資料,高中教師在輔導與認證上也力有未逮,尤其在資源不足的學校裡,許多孩子甚至無人可問、無從下筆,進一步擴大城鄉與階層差距。我認為改革可以從三個方向著手:
1.誠信教育制度化:讓孩子從高中開始學習如何正確引用、誠實反思,認識抄襲與「美化」之間的界線。
2.制度透明化與查證機制:歷程資料應要求附上照片、佐證、教師驗證,並善用 AI 工具協助大學端查核。
3.縮小資源落差:提供偏鄉與資源弱勢學校足夠的教師培訓與技術支援,確保每位孩子都有機會誠實呈現自我。
我們不該再用「結果論」去獎賞包裝高手,而要讓誠實成為最有力的升學資產。若我們想培養一個願意對社會負責的醫師、一位真心想解決問題的工程師,就必須從青少年時期開始,教他們誠實地看待自己。
教育的目標,不是打造完美的申請者,而是塑造勇敢誠實的人。
(作者為國小教師)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