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嶼明
人們常說:「年輕就是理想的代表。」從野百合到太陽花,許多政治改革的火種,都由年輕人點燃。放眼世界,專制政權的動搖與崩解,也往往起於年輕世代對現狀的憤怒與未來的渴望。年輕的價值,不在於年齡本身,而在於他們明辨是非後,敢於付出代價、面對現實、改變命運。
2025年,兩位年輕人,呈現出極端對比的景況。
在專制政權統治的香港,黃之鋒依然困在獄中。他曾是爭取「真普選」的運動領袖,一位不願放棄自由與法治信念的年輕人。2025年6月6日,他從牢中被押上法庭,加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罪,這是他第三次面對重刑。若被定罪,可能面臨終身監禁。黃之鋒的理想是在香港街頭抗議用生命承擔風險的真實行動,而非廉價的辭藻。
前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在服刑期間再次遭到國安控罪,恐面臨終身監禁。(彭博檔案照)
在太平洋彼岸的民主美國,頂尖學府哈佛的畢典,蔣雨融站上講台,談述高尚的題目,溫柔而矯作,好高而空泛,現場卻掌聲如雷。但她既不敢點名中共政權,也避談中國人權積弊。她自稱「表達普世價值」,但接受BBC訪問,面對政府壓迫的問題時,她卻說「我不知道」。
這兩位年輕人,代表兩種道路。黃之鋒直視專制,為民主而付出自由與未來,沒有掌聲、沒有流量,只有牢房。蔣雨融模糊話語,偽飾和平善意,之後開通微博、小紅書,鋪設「愛國流量」變現的通路,將來回國可望享受名利。她不是夾縫中求存,而是兩面收割的象徵。
哈佛被媒體譏諷為「中共黨校」,這是沉重的警告。蔣雨融演講運用的詞語如「人性」、「理解」、「共同命運」,與中共黨章裡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幾乎無異,在理想主義的裝飾底下,更多是迎合投機的政治修辭。
中共長年愛國教育與鬥爭哲學洗禮下,產生一批批精巧的利己主義者,他們在自由國度收割掌聲,在專制祖國享受紅利。這種人不為人民發聲,不為自由冒險,只為自己鋪紅毯。哈佛是她的舞台,她選擇模糊話語;民主是黃之鋒的舞台,他選擇最沉重的代價。
蔣雨融在哈佛的畢典發表演說。(美聯社)
這是蔣雨融的高光時代,也是黃之鋒的黑牢年代。
這是哈佛的墮落,也是中共話語的勝利。
面對中共的文化與話語入侵,當「館長」從反紅媒的街頭主角,轉變為申請台胞證、親赴上海自封「XX大使」的荒謬時刻,我們不能再被中共虛假邪惡的「善意」所催眠。國民黨的蔣經國堅守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曾經守住台灣。今天面對中共全面進化更狡詐的話語攻勢與文化統戰,我們需要有更前瞻、更具主體性的抵抗論述,透過更堅定的語言、行動與制度設計,讓自由不只是立場,更是有遠見的選擇與有力量的防線。
(作者是開業建築師)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