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開講》從「疑美」到「和中」?一場錯置的民意解讀

◎ 蔡米琪

疑美論在台灣社會的討論中已出現多時,有人認為過度相信美國會對台灣造成危險,也有人認為這只是國民黨、親中派長期以來使用的話術。6月3日,民主文教基金會發布了「清德越靠美,台灣越疑美」的民調結果,似乎以數據證明了「疑美論」在台灣屬於主流。我看了一些與該機構立場相近的分析文章後,統整出他們大致上是這樣使用這份民調資料:

● 54%的民眾認為,美國要求台灣提高軍購費用,最主要目的是「想賣軍火賺更多錢」而非「擔心台灣安全(僅有17.7%認同)」。可見在民眾的認知中,美國的行動皆是依照自身的利益。

● 關於「川普是否會因為美國的利益出賣台灣」,26.4%民眾認為「一定會」、39.8%認為「可能會」,合計達66%。更有67%的民眾認為美國將台灣視為「跟中國對抗的籌碼」。因此,當我們對美國而言不再具有價值、美國不能再利用台灣對抗中國時,便會遭到出賣。

根據民主文教基金會民調,66%受訪民眾認為川普可能會因為美國的利益出賣台灣。(美聯社)根據民主文教基金會民調,66%受訪民眾認為川普可能會因為美國的利益出賣台灣。(美聯社)

● 關於「台灣要全力配合美國各種要求,才能獲得協助保障安全」一題,57.7%民眾回答「完全不同意」或「不太同意」,超過「非常同意」和「還算同意」合計的25.8%。由此可知,多數台灣民意認為台灣應該要具有自己的能動性,不可全盤接受美國指示。

● 超過四成民眾認為「改善和中國大陸的關係」,最能維持現狀、保障台灣安全,比例高於「配合美國尋求保護(12.4%)」和「積極備戰推動抗中保台(27.7%)」。「積極備戰」的支持度低於民進黨在台灣的支持度,可見「和中」已逐漸成為主流意見。

由以上對民調資料的理解,我們已經可以建構出一整套疑美的論述:美國就算有些友台行動,往往也是為了自身利益。一旦川普認為台灣在「抗中」這一目標上沒有幫助,或是美國已經不需要對抗中國,台灣就會遭到出賣。為了避免全盤接受美國的見解卻遭到出賣,台灣需要自尋出路,而「改善與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就是保障台灣安全的可行方式之一。

很多人看完民調資料與分析後,會相信「多數台灣人對於美中台之間的信任關係有這樣的理解」。然而,就算全盤相信這份民調資料,最後導向「要求台灣政府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仍是不合理的。以下我要逐項進行分析:

1.「美國就算有些友台行動,往往也是為了自身利益」

在國際關係中,一個國家依照自身利益去行動是正常的事。如果我們將台美友好的案件視為「美國認定對自己有利益」,而對台灣來說,和另一個國家保持友好關係也對我們有利,只要這樣的友好關係對雙方都有實質利益,那麼就值得持續推動與深化。若僅看「美國為了自身利益和台灣交好一點」,最後會導向「我們要選擇和中國交好」這個論點是很不合理的,尤其在中國對我們有明確敵意的情況下,台灣沒有理由選擇拋棄對我們釋出善意的國家,選擇和中國交好

台美友好關係對雙方都有實質利益,值得持續推動與深化。(歐新社檔案照)台美友好關係對雙方都有實質利益,值得持續推動與深化。(歐新社檔案照)

2.「當川普不再需要台灣時,我們就會受到出賣」

在此,需要先思考「被出賣」會怎麼樣,可能是川普默許中國對台灣以和平或武力的方式推進統一,並且不在軍事或其他方面提供幫助——依照川普執政風格的不可預測性,我想確實不能太篤定「川普會一直幫助台灣」。然而,這個論點導向「推進和中國的友好關係」也是不合理的。我們在講出「被出賣」這樣的擔憂時,其實就是認同中國對於統一台灣的決心。在對方想要使「台灣/中華民國」這個政治實體消失的前提下,想要和中國交好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們變成一個中國,就不用考慮雙方的友好關係了。

3.「台灣需要自尋出路,避免全盤接受美國的意見」

這個敘述我想沒有太大問題,關鍵就在於台灣到底該追求什麼樣的方向?我認為在中共逐漸升高的壓力之下,試圖將我們的抗中需求與美國的抗中需求相連結並非壞事,但我們要追求的應該是與美國在國際上成為「合作的盟友」,而不是美國的附庸。很多人將「美國要求台灣軍事能力的升級」視作他們開的條件,如果我們不聽話的話,美國就不會幫助我們。然而,我認為台灣社會若是不對中國的滲透與軍事準備有所防範,卻批評美國不願出兵協防(也就是期待美國無條件的幫助),才是自己放棄了主體性與能動性

台灣社會若不對中國的滲透與軍事準備有所防範,卻批評美國不願出兵協防,是自己放棄了主體性與能動性。示意圖。(路透檔案照)台灣社會若不對中國的滲透與軍事準備有所防範,卻批評美國不願出兵協防,是自己放棄了主體性與能動性。示意圖。(路透檔案照)

將以上三個觀點連結至「台灣要改善與中國的緊張關係」這個做法,也就是開放交流、互惠等措施,是不合理的推斷,但如果「改善與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單純就是民意的話,政府為什麼不做?我認為,「改善與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是多數人的想望沒錯,如果意見紛雜的台灣社會對於「最想避免的狀況」有一個最大共識的話,我認為會是遭到中國以武力方式統一。但對現在的台灣來說,我們並不是有能力主動改善關係的一方,宣稱不放棄武力手段的是中國、不斷進行軍演的亦是中國,如果台灣以開放交流的態度面對統一意志堅定的中國,就只是降低他們和平統一的成本。如果某天,多數台灣人期望的是和平地與中國合併,政府不願遵守的話不就是一意孤行?我認為從中國對香港一國兩制進行毀約的前例就能知道,期望統一就會有和平,只是部分台灣人太過美好的幻想而已

(作者為學生)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