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開講》川馬政治關係:權力與利益交織的現代警示

◎ 陳琪

美國總統川普與科技巨頭馬斯克,這兩位本來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人物,卻在過去幾年上演了一段如戲般的政治合作與決裂。從一開始的相互支持、公開合作,到公開嗆聲與立場分歧(編按:馬斯克6月11日在社交平台X發文,「後悔」發表針對川普的貼文;川普隨後受訪也說,對馬斯克道歉「感到欣慰」。)整個過程充滿戲劇張力。

但這段關係的背後,其實反映出一個更嚴肅的問題:當政治權力與科技資本走得太近,民主制度的穩定與公民權益將受到什麼樣的挑戰?川普與馬斯克的互動,不只是個人之間的情緒起伏,更是一場充滿利益計算與策略操作的權力遊戲。他們的合作從來不是基於理想或價值的共鳴,而是一場你來我往、互相利用的權宜聯盟。

川普(右)與馬斯克的互動,不只是個人之間的情緒起伏,更是一場充滿利益計算與策略操作的權力遊戲。(法新社)川普(右)與馬斯克的互動,不只是個人之間的情緒起伏,更是一場充滿利益計算與策略操作的權力遊戲。(法新社)

川普代表的是一種強勢、直接的民粹式政治領導風格,善於運用社群媒體發動群眾動員;而馬斯克則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科技企業家之一,不但擁有特斯拉、SpaceX等產業話語權,還掌握著社群平台X(前身為Twitter),影響力橫跨產業、媒體與輿論場。當這兩種力量結合時,就形成了一種不受制度規範約束的「非正式權力軸心」,不但能迅速放大彼此的聲量,更能在政策、產業與大眾意識中創造實質影響。然而,這種合作一旦遇上利益衝突,也會瞬間破裂,彼此從盟友變對手,毫不留情。這種不穩定性正好凸顯:當政治與資本結盟的關係缺乏透明與監督,社會將面臨多大的風險。

事實上,這種現象並不只發生在美國。在全球民主國家中,政治與資本的緊密連結早已屢見不鮮。問題在於,當政治人物過度依賴財團支持,或企業家過度介入公共政策,會讓制度設計原本應有的制衡機制逐漸失效。民眾被淹沒在名人話語與媒體操作之中,反而難以做出理性判斷。馬斯克與川普的關係起起伏伏,表面看似只是個人的恩怨對立,實際上卻揭示出民主制度運作中一個長期被忽視的盲點:制度之外的影響力,往往更能左右社會的發展方向。

馬斯克與川普的關係發展,讓人不得不深思:我們是否已經習慣把重大公共議題交由少數聲量最大或資源最豐富的人來決定?(法新社檔案照)馬斯克與川普的關係發展,讓人不得不深思:我們是否已經習慣把重大公共議題交由少數聲量最大或資源最豐富的人來決定?(法新社檔案照)

面對這樣的局勢,最值得深思的並不是「川普對馬斯克做了什麼」,或「馬斯克是否背叛了川普」,而是我們是否已經習慣把重大公共議題交由少數聲量最大或資源最豐富的人來決定?如果社會過度仰賴特定人物的領導與決策,制度的權威就會被逐步稀釋,最後演變為少數人掌握多數資源與方向的結果。這樣的趨勢,將讓民主失去最基本的公平與多元基礎。

因此,真正穩固民主制度的關鍵,不在於推崇哪一位領袖或企業家,而在於建立一套可長可久的制度框架,確保權力受到監督,決策過程公開透明。同時,也需要一個有意識、有判斷力的公民社會,能辨識資訊背後的立場與意圖,拒絕被聲量或財富綁架思考。川普與馬斯克的關係變化,不只是新聞事件,更應讓我們警覺:政治的核心,應該建立在制度與責任之上,而非個人魅力與短期利益之上。這樣的認知,才是民主社會最可靠的保障。

(作者為台北市民)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