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開講》刀鋒之內:當「銳實力」化作日常,民主在猶豫中滲血

◎ 劉哲廷

在這個戰爭不需要開火的年代,社群演算法、文化論壇、匿名金流,正悄悄重塑我們對真相與自由的想像。這種權力不是蠻橫的「硬實力」,也不是迷人的「軟實力」,而是一把藏在禮貌與合約之下的刀--「銳實力」(sharp power)。

在這個戰爭不需要開火的年代,社群演算法等,正悄悄重塑我們對真相與自由的想像。圖為社群平台「TikTok」與「小紅書」。(路透檔案照)在這個戰爭不需要開火的年代,社群演算法等,正悄悄重塑我們對真相與自由的想像。圖為社群平台「TikTok」與「小紅書」。(路透檔案照)

它不直接打擊疆界,而是穿刺信任;不是讓你反對,而是讓你麻木。最終,它讓整個民主體制在疑懼與疲憊中,自己倒下。

◎銳實力的技巧,不在高明,而在我們的習慣

我們以為這世界是開放的:大學可以自由研究,媒體可以自由發聲,選舉可以自由競爭。但正是這些制度的「開放性」,給了銳實力下手的機會。

它透過資金、合作、文化交流進入我們的生活,說自己來幫忙、來投資、來交朋友。然後,在大學裡讓你不敢寫批判中國的論文,在媒體裡要求你淡化台灣主體意識,在選舉裡用暗黑金流支持混淆立場的候選人。你不一定看得見這隻手,但你感受到氣氛變了:報導不再尖銳、教材不再深刻、辯論不再動人。

這不是專制的暴力,而是民主的疲弱。銳實力的成功,建立在我們對「方便」的依賴上,對「中立」的誤解上。當我們開始對不說真話感到「比較安全」,銳實力就已經得逞。

◎台灣:前線,不是比喻

在台灣,銳實力不是理論,是日常。2018年九合一選舉,Line群組與YouTube頻道爆出「民進黨操控疫情」「美國將拋棄台灣」等陰謀論。這些訊息並非偶然,許多來源直指中國網軍。

媒體也遭滲透。有地方電視台收取中國資金,在報導中輕描淡寫中國威脅,鼓吹「兩岸一家親」。這不是新聞,是潛行的政治工程。

在台灣,銳實力不是理論,是日常。網軍操弄的假訊息滿天飛。示意圖。(路透檔案照)在台灣,銳實力不是理論,是日常。網軍操弄的假訊息滿天飛。示意圖。(路透檔案照)

更隱密的是學術滲透。孔子學院以文化推廣為名,在台灣校園設點,對研究方向與言論內容進行審查與控制。曾有教授坦言:「拿了那筆合作經費,學術自由的邊界,就不是我能決定的了。」

這不是你我可以置身事外的「中國問題」,而是民主社會該如何自保的生存問題。

◎自我審查,不是溫柔,而是放棄

銳實力最成功的時刻,不是它控制了什麼,而是你「主動避談」。不講六四、不談台獨,不是不知道,而是覺得「這樣比較省事」。這才是民主最深層的危機:不是外敵太強,而是我們太疲倦。

民主不是天生免疫,它會被新聞拖累、被輿論左右、被選民厭煩。但它還有一個最後的本錢:修復的能力。只要還有人願意去辨識訊息、揭穿幻覺、拒絕方便的謊言,它就不算輸。

銳實力最成功的時刻,不是它控制了什麼,而是你「主動避談」。不講六四、不談台獨,不是不知道,而是覺得「這樣比較省事」。(美聯檔案照)銳實力最成功的時刻,不是它控制了什麼,而是你「主動避談」。不講六四、不談台獨,不是不知道,而是覺得「這樣比較省事」。(美聯檔案照)

◎面對銳實力,我們不只是守,而是要改

我們需要資訊素養,不是叫你不看網路,而是教你怎麼看、怎麼問。需要學術與媒體的獨立性,不是口號,而是要在資源分配上給出真正的選擇。需要制度設防,不是封鎖異聲,而是明確規範金流與干預。

這些改革不是為了對抗中國,而是為了守住我們自己。

◎結語:不要習慣那雙靜默的皮靴

有人說:「在中國,除了不能談六四與台獨,其他都很自由。」這句話說得無懈可擊,也無比悲哀。它證明了銳實力最終目的不是讓你害怕,而是讓你接受、甚至覺得合理。

我們穿的鞋子,應該讓我們走得更遠,而不是只讓我們安靜地站著。銳實力的刀鋒之下,民主顫抖、猶豫,甚至質疑自己。但只要我們還願意講出那句:這不正常、這不是自由--那麼刀還沒割穿最後一道信仰的防線。

我們還有機會,走得更遠。只要我們不假裝自己沒看到血。

(作者為詩人,自由工作者)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