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憲的思考》悼南方朔:致一位曾啟蒙我思想的知識分子

他寫政局、寫文化、寫台灣,也寫文明的自我毀滅與人性的邊界。在那個資訊尚不泛濫的年代,他是少數能引導我思考「為什麼會這樣」的媒體書寫者。

◎ 李忠憲

年輕時的我,是個有些格格不入的人。經濟並不寬裕,靠著家教勉力維持生活開銷,電機系的學生卻堅持訂閱《新新聞》好幾年。

那並不是什麼理性的選擇,而是一種本能的渴望——渴望理解這個社會,渴望用思想安放自己在混亂中的位置。

在那段孤獨又求知若渴的歲月裡,南方朔的文章像一道道光,劃開我封閉的視野。他的筆鋒犀利,觀察深刻,總能從現象中提煉出本質,讓我這個初入大學的青年,在無數個夜晚沉思良久。

在那段孤獨又求知若渴的歲月裡,南方朔的文章像一道道光,劃開我封閉的視野。(資料照)在那段孤獨又求知若渴的歲月裡,南方朔的文章像一道道光,劃開我封閉的視野。(資料照)

他寫政局、寫文化、寫台灣,也寫文明的自我毀滅與人性的邊界。在那個資訊尚不泛濫的年代,他是少數能引導我思考「為什麼會這樣」的媒體書寫者。

這些年來,南方朔的觀點與我漸行漸遠。他的世界觀轉變了,我的視野也拓展了;但思想的分歧,從未抹去我對他深深的感謝。他是我思想旅程中的一盞燈,即使如今我行走的方向已不同,那盞燈曾經照亮我走出黑暗,走向世界。

南方朔走了,一位曾經用文字擾動我們這個島嶼的靈魂離開了。我無法評價他全部的思想貢獻是否永恆,但我深知,他曾讓一個來自中南部、靠家教維生的年輕人,願意相信,思想是可以抵達自由的。

謝謝您曾寫下那麼多令人不安卻不得不思考的文字,謝謝您讓我在年輕時就知道,世界不是只能順從地接受,而是應該去理解、去提問,甚至去反抗。

——某位曾在大學時代,翻爛《新新聞》的讀者敬上

(作者為資安學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李忠憲臉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