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開講》社會主義的腐敗:談中國銀行高額儲戶子女享有名企實習權

◎ 郭索

近日中國興業銀行爆出私人銀行推出「高額儲戶換實習」計畫,引發廣大輿論關注與強烈質疑。根據公開資訊,只要非私行客戶新增存入一千萬元人民幣,或原有私行客戶新增五百萬元以上資金,即可為其子女爭取摩根大通、中金資本、谷歌、微軟等國際知名企業的實習機會,且實習期間資金不得轉移。如此明碼標價的「實習對價」,不僅是對金融制度本質的扭曲,更暴露出中共政權所謂「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的徹底崩壞。

中國興業銀行被踢爆,其私人銀行業務部門推出一項「高額儲戶換實習」計畫。(彭博檔案照)中國興業銀行被踢爆,其私人銀行業務部門推出一項「高額儲戶換實習」計畫。(彭博檔案照)

在中國共產黨長年宣稱的社會主義制度下,資源應由國家統籌分配,機會應由能力決定。然而當今中國社會所展現的,卻是一種假社會主義、真權貴資本主義的變異體制。銀行明目張膽以實習機會為誘餌,換取高額資金鎖定,實際上是將本應開放競爭的人力資源市場,轉化為權貴階級的特權跑道。這不僅是銀行的商業行為問題,更是整個政治體制默許、甚至助長權錢交易的結果。

興業銀行此一計畫雖在爆出後火速下架,但早已不是孤例。多家國有及股份制銀行均有類似安排,部分更以「企業參訪」、「海外交流」等名目包裝,實則為富人子女打造人脈與履歷的捷徑。這些名企實習多半與真正職場歷練無涉,淪為權貴階級彼此間的利益交換與代際傳承工具。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實習名額本身可能牽涉跨國合作、產學合作資源,若遭少數人壟斷,不僅傷害青年公平競爭的希望,也危及中國人才體系的基礎結構。

此外,所謂「實習期內資金不得轉移」的附加條件,更凸顯金融手段如何成為社會資源控制的槓桿。表面上是雙方合意簽訂的商業契約,實則為制度性排除的精緻化表現。這種權錢結合的制度安排,讓資本在中共政權主導的體系下,不但可以買通市場,還能買通未來。所謂「自願存款、自由取款」在這樣的規則下已形同虛設,銀行實際上是將高端金融服務與特權機會進行捆綁銷售。

當中共宣稱的「共同富裕」只剩口號,各種社會資源愈加依附權勢與財富時,更凸顯出中國社會背後的結構性不義。(示意圖,路透檔案照)當中共宣稱的「共同富裕」只剩口號,各種社會資源愈加依附權勢與財富時,更凸顯出中國社會背後的結構性不義。(示意圖,路透檔案照)

最令人警醒的是,這並非單一事件,而是整個體制腐敗的冰山一角。從教育資源到醫療就診,從住房分配到職場升遷,當中共宣稱的「共同富裕」只剩口號,當各種社會資源愈加依附權勢與財富之時,一個自我標榜為「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其實早已淪為利益階層操控與特權繼承的腐敗窪地。興業銀行事件不過是揭開那張虛偽面紗的其中一角,而背後的整個結構性不義,才是真正應當被世人揭露與譴責的焦點。

唯有真正落實制度公開、資源公平、機會均等的法治機制,杜絕銀行以權謀私、官商勾結的空間,才能讓社會重新找回對未來的信心與正義的信念。在此之前,所謂社會主義,只會繼續被權貴當作包裝腐敗與剝削的假面。

(作者為自由業)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