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立聖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再次展現其變臉式外交風格。短短數日內,先與俄羅斯總統普廷通話,談及烏俄戰爭、伊朗核問題與印巴衝突;隨後又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熱線通話,稱是「非常良好的對話」,雙方甚至互邀訪問。但在通話前幾天,川普才剛批評習近平「非常難搞」。這種反差極大的態度轉變,凸顯川普一貫的交易式、情緒化與不可預測外交風格。
美國總統川普(右)6月5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熱線通話,雙方還互邀訪問。(法新社合成圖)
同一週內,川普也與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公開決裂,從昔日盟友變為對立,批評對方「不忠誠」,還揚言取消特斯拉與SpaceX的政府合約,導致股價重挫。這些劇烈變化顯示,川普的決策更倚賴個人利益與情緒,而非穩定的制度與價值。
對台灣而言,這樣的美國領導人風格不容小覷。雖然當前台美關係在軍售與國會支持上仍穩定,但川普的回歸無疑為「戰略穩定性」投下變數。他曾多次質疑對盟友提供防衛是否值得,甚至暗示若對方未支付足夠費用,美軍未必介入。台灣若過度依賴美國承諾,將陷入被動。
行政院聘前日本自衛隊統合幕僚長岩崎茂擔任政務顧問,顯示台日實質軍事合作將進一步深化,具極高象徵意義與戰略意涵。(美聯社檔案照)
未來四年,台灣必須強化自我防衛與多元合作。國防層面應提升預算、加強防空與反登陸能力,並擴大後備與民防動員。同時,應深化與日本的安全合作,開展準官方對話、情報共享及非正式演訓,因應川普式不確定性下的亞太安全變局。此外,川普在貿易與關稅政策上也高度善變,未來不排除對台灣半導體、科技產品施壓。台灣應加速經濟多元化,強化與歐洲、印度與東南亞的實質合作,降低對美中市場的依賴。
總結而言,盟友的支持從非理所當然。台灣的安全與未來,不能建築在他人情緒起伏之上,而必須靠自身實力與多邊策略來穩固。唯有如此,才能在川普式的外交風暴中,守住國家的穩定與尊嚴。
(作者為政治工作者)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