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從「走道虱子」談起:土耳其新規對台灣航空文化的啟示

◎ 陳擷安

飛機尚未停穩就起身、擠進過道、搶先取行李的現象,幾乎是全球航班乘客的共同記憶,這類行為甚至有了專有名詞:「走道虱子」(aisle lice)。土耳其民航總局近日推出新規,將對這些違規行為祭出最高2603里拉(約新台幣1995元)的罰款,引發國際關注。新規強調,乘客必須等到飛機完全停穩,且在輪到自己前不得提前起身或動作,以免干擾他人安全與秩序。這樣的規定,不僅是對乘客禮儀的強制規範,也是公共安全治理的實踐。在台灣社會,我們也應從這項措施中反思自身的飛行文化與公共行為模式,畢竟航空秩序不僅關係到個人舒適,更牽動整體運輸效率與群體安全。

土耳其民航總局宣布,凡是在飛機降落滑行期間、未等安全帶指示燈熄滅就站起來的乘客,恐將面臨高達2603里拉的罰款,示意圖。(歐新社)土耳其民航總局宣布,凡是在飛機降落滑行期間、未等安全帶指示燈熄滅就站起來的乘客,恐將面臨高達2603里拉的罰款,示意圖。(歐新社)

台灣機場與航班上的行為,也有類似的「搶先文化」。無論是登機時插隊的「登機口虱子」,或是飛機剛落地就蜂擁至過道準備下機的乘客,其舉止往往令秩序混亂,也為安全埋下隱憂。尤其是若遇緊急事況,過早開啟行李櫃或擠在過道上,都會影響逃生動線,後果不堪設想。土耳其此次規範,具體量化罰則,更要求機組人員主動舉報違規者,不再只是依賴道德規範。對於在公共場合對「面子文化」與「人情壓力」頗為敏感的台灣而言,此事提供了另一種治理想像:當規勸罔效,是否祭出制度化處罰機制?

土耳其當局強調前述行為足以「削弱飛行體驗」、「構成安全威脅」,藉此建立社會共識,使罰則不只是懲罰,而是轉化為提升整體乘機品質的手段。在台灣,航空公司與交通主管機關亦可參考此邏輯,結合宣導影片、機上廣播與機場布告,強化乘客對「何時可起身」、「如何有禮下機」的認知。同時,對於有緊急轉機需求的乘客,也應事先明確掌握並彈性處理,讓規範符合人性化,才不致徒增紛爭而淪為紙上談兵。

台灣可藉由宣導強化飛機乘客對「何時可起身」、「如何有禮下機」的認知,讓秩序成為一種公共利益。示意圖。(路透)台灣可藉由宣導強化飛機乘客對「何時可起身」、「如何有禮下機」的認知,讓秩序成為一種公共利益。示意圖。(路透)

最值得台灣參考的是這項新規展現出的國家治理態度。將秩序視為一種公共利益,養成國民在公共場域的「集體責任感」。正如批評走道虱子的名言「讓一個人快下機,卻使所有人慢下飛機」,缺乏整體性考量與自我約束,將使人人更焦躁,飛行體驗只會愈加惡化。

機艙是封閉空間,更是社會文化縮影。若能在此施行合理規範,並獲得社會支持,未來推廣至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甚至校園與市政空間,也將更為順利。土耳其的罰款不只是數字,它提醒我們:良好秩序,從來不是「自然產生」,而是政策與文化共同塑造的成果。

(作者為科技集團法務)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