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熊學院
輝達近期選擇在台北設址,明白表現其對台灣的高度重視與投資。台灣曾被《經濟學人》說「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為什麼還會這麼做?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日前宣布台灣總部將設在台北的北士科。(資料照)
戰爭是個動態的過程,非單純「危險與安全」的二分法;安全也可能因鬆懈而轉為危險。
經濟學家劉玉皙說,輝達的投資判斷並非單純基於台灣是否「安全」或「危險」,重點在——它願意承擔風險,並將台灣視為在中美博弈中產生影響力的槓桿。
對台灣而言,輝達的加碼投資理應正向解讀。因為它帶來更多技術、科技和資本,提升台灣自身的籌碼。經濟學家劉玉皙說,輝達的投資判斷重點在——它願意承擔風險。(取自貼文)
◆ 台灣不可能永遠搖擺不定
美國這十年來製造業大量外移,不僅面臨國內製造業必須與中國低價產品競爭,更產生大量失業人口;多數國家也面臨相同問題,開始反思全球化或貿易自由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這段時間包括台灣的許多國家,在與中國合作時則紛紛面臨產業被掏空的問題。
川普政府上任後成為轉折點:中美兩大經濟體正式開啟貿易戰,目的就是為了紓解國內經濟壓力。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走下坡、許多台商撤出,台灣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已大幅降低,我們正走在「脫鉤」的道路上。
這意味著中美對抗的架構下,台灣必須在中美之間做出選擇。而台灣選擇與美國合作,不再單純只是政治考量,更是為了顧及經濟利益。
◆ 金融界的謠言長怎樣?
這期間許多有關金融的不實假消息,例如「美債崩盤」。
劉玉皙說:「謠言都是三分真七分假。這幾年台灣興起投資美國債券的風氣,各銀行機構都把美債塑造成超棒的投資標的,這是真的。」但這本身就是思考的誤區,因為任何的金融商品都有風險,只是美國政府公債是目前風險最低的投資。
然而,部分投資者因利息不如預期或甚至虧損,這樣的氛圍下就逐漸有「美債全面崩盤」的謠言,聲稱美國政府將「強迫所有美債持有人換成零利息債券」,「美國債券要完蛋了」、「美國政府要違約了」的討論就甚囂塵上——這部分,就是「假」。
因為這些說法在金融市場規則下根本站不住腳。
X 破解謠言一:「美債全面崩盤」?
首先我們可以思考:在金融市場的規則之下,「強迫投資人換手中債券」這件事能成立嗎?全世界的國家央行都持有美國政府公債,因為這是目前風險最低標的。(路透檔案照)
全世界的國家央行都持有美國政府公債,因為這是目前風險最低標的。不只央行,一般銀行也一樣。那麼,要怎麼強迫全世界每一家銀行、甚至每個人都換?
即使換成零息債券,也並非完全沒有負擔,因為所謂的零息債券雖然沒有利息,到期還是要還本。
如果美國政府真的這麼做,他們的財務壓力並沒有減去多少。但他們卻要花費這麼大的力氣,強迫每個投資人去換嗎?
劉玉皙說:「而且這件事會嚴重影響美國政府公債的債信,導致他們之後要支付更多利息,甚至更難還錢。」因此站在金融市場的規則之下,這件事發生的可能性不大。
X破解謠言二:「海湖莊園協議拖垮全世界」?
劉玉皙說:「我們可以把它看成,美國在考慮如何解決其龐大的公債債務。」這就像信用卡債務纏身、房貸還不出來時,與銀行進行債務協商的狀況。「但是這種協議不可能擴展到所有的政府公債。」
這類謠言本身帶有一定的情緒背景和歷史背景,這源自過去幾年台灣對美國債券的不理性狂熱,又因其中資訊不易查證,就變成謠言溫床。
這波謠言操作方向也十分明確,就是想告訴你:「美國要垮了,趕快選擇中國隊吧!」
但事實上,美債若真崩盤,不僅美國會出問題,連紅媒力捧的中國當然也無法倖免,因為這關乎全球的經濟秩序。
◆ 極權國家的瓶頸
在經濟上選擇美國隊而非中國隊,不僅基於民主自由的價值觀,也基於經濟與市場價值。美國在技術、金融、市場和產業競爭力上,仍居領先地位。
劉玉皙說:「我喜歡金融市場的其中一點,在於它能提供我一個『無情並現實』的資訊來源。我當然有我自己的偏好跟價值判斷,但是金融市場?它反映群眾的想法。」金融市場可以說是真正「中立理性客觀」的指標。
例如,許多中國企業的實際表現,並不如外界宣傳的那樣強盛,畢竟中國的經濟數據總會經過粉飾。
「就像今年 DeepSeek 被大捧特捧,部分人說美國要完蛋、紅媒超開心,輝達那幾天也暴跌。但現在呢?回來了啊。」劉玉皙說,「股市確實是反映出現實的無情機器,但很多的衝擊其實是短期的,市場也會過度反應、有恐慌期。」當你不知道怎麼做,就先不要動,市場最終會回歸理性。許多中企的實際表現,並不如外界宣傳的那樣強盛,畢竟中國經濟數據總會經過粉飾,就像年初 DeepSeek。 (路透檔案照)
劉玉皙進一步指出,一個公平守序且追求永續發展的社會,交易成本當然比極權國家低上許多,經濟也更具實力。
劉玉皙說:「台灣是個民主法治的社會,這確保個人的努力可以得到回報,才能促進整體經濟的共同成長。」
相較之下,中國的體制存在諸多不公平,有才華的人難以出頭,特權份子與騙子橫行。我們現在正見證中國的瓶頸。
◆ 只有台灣人才能決定的事
無論戰災發生與否,我們都不可能坐以待斃。相反地,我們更應持續生產、投資與研發,如常生活。
在投資的世界裡,短期看的是情緒,長期看的是價值。一個好的國家、好的制度、好的企業,最終都會在市場上得到正確的定價。
「考慮資產配置當然有其必要。但我們更應將重心放在提升國家的整體韌性。」具體來說就是做好民意監督,確保立委與政府能為保衛台灣而考慮。
金融資產避險是為了讓生活安定,就像我們會提早準備避難包一樣:這一切,是為了在面對風險時心無旁騖。
因為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守護台灣。台灣應該站在正確的一方,那一方,就是自由民主的世界。
#有BEAR來直播筆記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黑熊學院臉書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