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智揚
《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記載,徐偃王三年不舉兵,以仁義治國,諸侯來朝。他相信,天下可以不靠武力統一。
但理想一旦擴大成勢,就會動搖秩序。徐國位於楚國北上爭霸的路線上,又自立為王,挑戰既有的權力結構。楚國大臣勸楚莊王出兵,理由簡單:若讓徐偃王繼續擴張,諸侯將效仿,連楚國內部也會開始動搖。楚莊王出兵,徐國滅亡,理想被現實碾碎。
但故事沒有結束。那種「以人為本」的渴望,並沒有死去,而是轉化為一套制度──民主。
這套制度不神聖,也不完美。它不靠人品,也不依靠天命,而是建立在輪替與監督之上。它存在的目的,不是讓一切順利,而是確保錯誤能夠被發現、被改正。它來自歷史中無數次的失敗與反省,是被磨出來的結果。
民主一旦被證明能在這片土地上長出來,那邊的統治就必須靠壓制才能維持。圖為台灣人排隊投票。(資料照)
正因如此,對岸那個以控制為本的政權才會忌憚我們。不是因為我們強,而是因為我們活得太正常。台灣證明了:華人社會也可以靠制度治理,不靠神君與黨國。這不是政體差異,而是價值挑戰。
除了價值挑戰,還有地緣現實。台灣位於東亞與南海交界,是美中張力的前線。一旦台灣被納入,軍力可直出西太平洋,民主陣營將出現破口。對中國來說,台灣是地圖上不能存在的漏洞。
我們今天的困難,不是因為做錯了什麼,而是因為我們代表了他們最害怕被看見的答案。
更關鍵的是:只要台灣還存在,宣稱「中國人不適合民主」的說法就站不住腳。民主一旦被證明能在這片土地上長出來,那邊的統治就必須靠壓制才能維持。
中國數千年歷史裡,寄望明君、忍耐暴君是常態。制度綁在人身上,風險就是全體社會共同賭命。錯了不能修,只能等下一個明君。
這也是他們對台灣不斷施壓的原因。從軍機、軍艦繞台演訓、外交封鎖,到滲透媒體與操縱輿論,手段雖多,目的一致:讓台灣人厭倦政治、失望制度,最後選擇退出。
這也是他們對台灣不斷施壓的原因。從軍機、軍艦繞台演訓、外交封鎖等。圖為中國軍艦闖我西南海域對峙,示意圖。(「Taiwan adiz」提供)
但他們低估了我們。
台灣不是靠奇蹟維持的政體。我們有制度、有媒體、有選票、有監督權。我們不是沒有問題,而是有面對問題的能力。這就是民主:不是無瑕,而是可修。
我們有責任守住這套制度。這不只是政治參與的選擇,而是民主社會得以延續的底線。哪怕耳邊充滿雜音,哪怕有政黨仗著人數優勢,踐踏程序、扭曲法治,甚至試圖倒退民主,這套制度仍是我們不能放棄的根本。
民主不是奇蹟。它從來不是理所當然,更不是哪一方的恩賜,而是人民在無數挫敗與風險中,一點一滴建立出來的秩序。
如今的我們,有義務維持它的運行,並確保下一代仍能在自由中發聲。
(作者從事畜牧業)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