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里
近期,中共在內蒙古建立模擬台北「博愛特區」的炸射靶場,引發媒體與社群平台的大量討論,甚至有報導渲染「模擬轟炸總統府」。這樣的消息確實令人警惕,然而這並非首次,也不是臨時起意。早從2000年代起,中共已不斷演練斬首台灣政軍中樞,2022年更曾讓飛彈直接越過台北上空。問題不在這些威脅本身,而是——為何這些舊聞,總在特定時刻被放大?
2025年5月15日,美國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舉行了一場重量級聽證會,揭示中共可能於2027年發動對台戰爭。美國白宮印太戰略核心人物柯特.坎貝爾直言:「習近平還沒下令,但中共已經準備好那一刻。」而美軍太平洋陸軍司令查爾斯.佛林上將更指出:「飛彈不是勝利保證,訓練才是。給台灣武器,卻沒人會操作,就是養蚊子。」退役少將蒙哥馬利則警告:「台灣若想成為刺蝟,現在的刺還太短,必須盡快長出能扎人的武力與制度。」
美國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5月15日就台海潛在衝突議題舉行聽證會,前太平洋陸軍司令佛林(右)、美退役海軍少將蒙哥馬利(中)及前副國務卿坎貝爾(左)出席,揭示中共可能於2027年發動對台戰爭。(中央社)
這些發言,是華府安全界對台灣發出的最後警告:如果我們自己不準備好,沒有人能救得了我們。
然而,就在國際加緊軍援與支援訓練的同時,我們的立法院卻上演荒唐劇碼。藍白陣營聯手凍結國防預算、阻撓後備改革、矮化全民防衛;更有立委叫囂所謂「避戰外交」,彷彿以為只要嘴巴說得漂亮,導彈就不會飛來。
這不是無能,這是配合敵意。
真正的恐嚇,不在北京的武力展示,而是每天你我手機裡滑過的恐嚇訊息;是真正坐在立法院裡,亂砍國防預算、唱和中共言論的「在地代理人」。而我們的反擊,不是暴力,不是仇恨,而是民主機制的正當運作——罷免行動。
罷免不是報復,不是政黨惡鬥,而是人民對不適任代表的制度性糾正。當國會中出現立場與中共高度重疊、削弱台灣防衛意志的人物時,我們不能再用沉默縱容、用選票失誤掩飾錯誤,而必須用行動清除風險因子。這不僅是內政問題,更是台海戰略的一環。
當國會中出現立場與中共高度重疊、削弱台灣防衛意志的人物時,我們不能再用沉默縱容,必須挺身罷免,守護台灣的民主自由。(資料照)
美國印太司令部前司令阿基里諾(John Aquilino)在退役前指出,中共正全面模擬對台海封鎖與中樞斬首,並持續大幅擴充軍費。若我們內部的立法機關仍由「削弱台灣」的勢力操控,無異於自己開門迎敵。而立法院就是戰場。
罷免行動不是動亂,是我們民主自由的開始。
它代表人民不再沉默,不再容忍那些「在中國飛彈前幫我們拆城牆」的人繼續掌有權力。我們要讓世界看到,台灣不是坐等救援的受害者,而是能自我清理內患的民主堡壘。
戰爭或許不會發生,但我們若不備戰,災難將先降臨。
(作者為台南市市民)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