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新五專」學制 應打破學科至上的升學框架

◎ 陳啟濃

教育部推動「新五專」學制,除了讓高職生能專心學習技能,不必再透過只憑學科考試的統測,就能進入科大就讀。並且建立彈性制,讀完二年科大拿到副學士學位即可就業,有的科大也設立後二年夜間部,滿足想念大學的畢業生

教育部推動「新五專」學制,讓高職生能專心學習技能,不必再透過只憑學科考試的統測,就能進入科大就讀。並且建立彈性制,讀完二年科大拿到副學士學位即可就業。(資料照)教育部推動「新五專」學制,讓高職生能專心學習技能,不必再透過只憑學科考試的統測,就能進入科大就讀。並且建立彈性制,讀完二年科大拿到副學士學位即可就業。(資料照)

教育部的立意良好,讓技職教育可以學到紮實的技術,不再只是準備學科考試,才能進入理想的科大。只是根據台科大對配合的高職提出的入學標準,竟然國中會考要能達到「五A3+」,這個分數在很多縣市的高中入學區,都已經可以選擇第一志願的高中,會讓許多對高職感興趣,喜歡動手做的操作學習,但學科成績不佳的學生,因此失去就讀的機會。

目前台灣教育的問題是學用落差,產業界的問題是欠缺技術純熟的從業人員,因為大學普及人人能上大學,升學的機制又建立在學科考試,加上年輕人進入大學後,普遍缺乏實作經驗的訓練,繼續學科知識的探討。解決之道就是讓年輕學子可以盡早學得精熟的技術,讓學用接軌,也可以處理就業後待遇低落的問題。

學生的學習本來就有很多不同方式以及興趣,目前台灣的教育普遍欠缺技術能力養成的機制,國中僅有試探性質的技藝學程點綴而已,高職的課程內容也流於過於重視學科以因應升學考試。這樣的重學科輕技術的教育,導致喜歡操作學習的學生,找不到學習目標,欠缺學習動力。產業界因此沒有教育界培養的人力可以運用,影響到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的永續力。

台科大設下「五A3+」的門檻來篩選「新五專」學制的學生,違背了尊重學生學習多元化的教育原理,也忽略了學生操作性能力的重要性。(資料照)台科大設下「五A3+」的門檻來篩選「新五專」學制的學生,違背了尊重學生學習多元化的教育原理,也忽略了學生操作性能力的重要性。(資料照)

台科大設下「五A3+」的門檻來篩選「新五專」學制的學生,不僅違背了尊重學生學習多元化的教育原理,更是突顯出對於學生學科程度的偏好,而忽略了學生操作性能力的重要性。而操作性的技術性能力,卻是學生多元智慧中可以展現出,需要靠動手做的多元能力,正是為將來職場與社會所迫切需要的重要技術做準備。

(作者為資深教育人員)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