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強化忠誠查核機制 守護國安防線的關鍵時刻

◎ 陳裕翔

面對共諜案頻傳的嚴峻現實,台灣行政體系的國家安全機制已迫切需要一場全面的升級。行政院近日宣布將強化公務員忠誠特殊查核制度,法務部調查局與人事行政總處均表示,這項作業已邁入成熟階段,將盡速完成修正程序。

共諜案頻傳,行政院加強各行政單位的忠誠特殊查核作業,人事行政總處副人事長懷敍指出,新的查核辦法正在進行。 (行政院提供)共諜案頻傳,行政院加強各行政單位的忠誠特殊查核作業,人事行政總處副人事長懷敍指出,新的查核辦法正在進行。 (行政院提供)

這項政策不只是回應健保署官員疑涉洩密案的具體行動,更是對國家體系抗滲透能力的一次深度體檢。過往以「正面表列」的方式篩選出1328個需查核職務,如今因應國安威脅升高,將增列多達1008個新職務,包括各部會幕僚長及機要、聘雇人員,顯示政府決心「擴大防線、補足漏洞」。

然而,查核職務範圍的擴充只是第一步,查核內容與頻次的調整才是真正防堵滲透風險的核心所在。副局長孫承一進一步指出,新方案將納入公務員的財務狀況與親密關係互動,這是過往查核中極為缺乏、卻極易成為滲透切入點的盲區。同時,查核頻率也將從「任用前一次性」轉向「任用後持續查核」,補強任職過程中的潛在變化與風險。這樣的調整,等於將查核機制從靜態升級為動態監控,更貼近現代間諜活動的隱密與多樣性。特別是在中國對台進行複合式滲透、利用經濟與社會網絡吸收內應的策略日益猖獗下,這樣的制度升級可視為台灣「自我免疫力」的強化。

健保署前主秘葉逢明密集進出中國,涉嫌盜賣機密個資給中國,長達13年之久,嚴重影響國安。不過,葉逢明並不在公務員的忠誠特殊查核之列,行政院將列入檢討。 (資料照)健保署前主秘葉逢明密集進出中國,涉嫌盜賣機密個資給中國,長達13年之久,嚴重影響國安。不過,葉逢明並不在公務員的忠誠特殊查核之列,行政院將列入檢討。 (資料照)

但也不能忽略一個更深層的問題:公務員查核制度的「邊界」應該劃在哪裡?當媒體關注是否應將忠誠查核擴及立法機構,懷敍副人事長的回應指出,現行特查制度以行政機關體系為主,若擴大適用到民代或助理,需另立法律依據。

這顯示出台灣目前在「跨機關安全制度統整」上的侷限。行政部門固然可以強化自我防衛,但在整體國家治理結構中,立法與政黨體系若缺乏同樣的忠誠審查與風險管理,無異於國安防線留下一大破口。此議題值得進一步國會內部與社會對話,釐清如何在民主原則下設計一個普遍且具正當性的忠誠制度,既保障憲政體制,也不讓敵對勢力有機可乘。

綜觀整體政策方向,強化公務員忠誠查核不應僅止於程序與範圍的升級,而是應作為推動「國安治理現代化」的起點。這不僅包含對個人風險的監管,更包括資訊安全、跨部門協作能力、危機通報與演練制度的建立。未來,在健保署洩密案這類事件發生時,國安單位是否能夠在事前預警、事中攔截,才是制度能否發揮作用的真正指標。要達到這一點,光靠查核機制是不夠的,還需要一整套包含教育訓練、文化重塑與技術工具的支持系統,才能真正讓「忠誠」成為公務文化的根基,而非單一事件後的補救行動。

因此,面對日益複雜的國安威脅,台灣此刻所推動的忠誠查核制度改革,是一項必要且迫切的政策轉型。但更重要的是,這應該成為國家整體安全韌性的起點,而不是終點。我們需要一套全面的國安制度設計,讓每一個公務人員、每一個制度環節,從源頭到終端,都能有效擋下滲透與背叛的可能。唯有如此,台灣才能在未來的國際角力中,真正守住民主與自由的根本價值。

(作者從事資訊業)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
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