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茜茜
自1942年中華民國與梵蒂岡建交以來,台梵關係成為我國極少數與歐洲國家保持正式外交的穩定樞紐;歷任教宗對中國與台灣的議題處理方式各異,尤其在教宗方濟各任內,對中共採取較為務實甚至寬容的態度,曾引發外界對梵中秘密主教任命協議的疑慮;如今,美籍樞機主教普瑞弗斯特當選新任教宗,取名「良十四世」,在其過往言行中展現對民主台灣與共產中國的分野認知,為我國外交開啟一線希望。
新教宗良十四世。(美聯社)
認清差異:新教宗為我國發聲的潛在助力
良十四世在升任樞機主教期間,即明確表達對台灣民主制度的理解與尊重,並區別中共政權的專制本質,這與教宗方濟各對中國教會議題保持模糊態度迥異;前駐教廷大使李世明指出,新教宗「對台灣與中國的不同有深刻認識」,顯示其具備務實處理敏感議題的潛力,也為我國外交在宗教與人道領域中爭取國際理解創造空間。
堅定邦誼:台灣應強化與教廷互動頻率
良十四世的選任為台梵關係注入新契機,總統賴清德特派與梵蒂岡關係深厚的前副總統陳建仁為中華民國慶賀特使,參與5月18日良十四世就職典禮,象徵我方對教宗新政權的高度重視;台灣可藉此機會,重申民主、宗教自由與人權價值,進一步鞏固雙邊關係,避免在中共對教廷施壓下,讓我國在國際信仰體系中失去能見度。
由賴清德總統特派擔任中華民國慶賀特使的前副總統陳建仁(中),偕同夫人啟程參加教宗良十四世就職典禮。(記者劉信德攝)
發揮軟實力:以和平理念向世界傳達台灣價值
良十四世強調「和平」與「建立溝通橋樑」,與台灣在兩岸與區域和平上的立場高度契合;我國應透過文化、教育、醫療與宗教交流,主動向新教宗及教廷體系展示台灣貢獻;例如透過天主教慈善事業合作,彰顯台灣對全球南方國家的人道援助,凸顯台灣不僅是地緣政治議題中的棋子,更是和平價值的實踐者。
國際倡議平台:台灣與教廷合作發聲中國宗教打壓
隨著中共政權持續打壓中國境內宗教自由,甚至擅自任命主教挑戰教廷權威,良十四世勢必要面對這些敏感問題;台灣可成為國際信仰自由的代言人,與教廷一同揭露中共迫害宗教自由的真相,並在國際場合如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宗教自由峰會等平台協同倡議,強化對中國壓迫的國際監督。
民主與信仰並重: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堅持與價值
台灣在宗教自由、民主法治上的堅持,是我國與教廷共享的核心價值;藉由與良十四世的互動與合作,我國有機會再次向全球展現一個自由、進步且重視人權的台灣;未來若能促成教宗訪台或雙邊宗教高層對話,將成為台灣主權與價值外交的重要里程碑。
(作者為研究生)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