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國營事業員工莫成為在野黨政治鬥爭工具

◎ 陳瑞安

5月1日勞動節當天,由台電員工楊家法發起的「氣候先鋒者聯盟」,在經濟部前舉行抗議行動,指責政府能源政策錯誤。該聯盟以「成本」為由,全面否定再生能源政策,並將「核能發電」視為唯一解方,甚至批評政府強化電網建設,形同浪費。

核電「成本較低」的說法,早已有無數研究與專家提出質疑——許多核能成本計算,往往未納入最終處置、燃料棒後段處理、乃至災害風險與保險等隱藏成本。事實上,台灣目前所有核電廠使用過的燃料棒,至今無一縣市願意承擔最終儲存責任。忽視這一事實,無異於將核能風險拋給下一代。

長遠來看,電力發展也絕非只考量短期成本,更應納入環境永續、能源轉型與世代責任等關鍵因素。正是基於這樣的價值觀,全球多國才致力推動再生能源,即使其初期建置成本不見得低廉,卻代表對下一代的負責與對地球環境的承諾。

氣候先鋒者聯盟發起人、台電員工楊家法(右四),與國民黨擁核代表黃士修等人,五一勞動節上午在經濟部前舉行抗議行動,指責政府能源政策錯誤。(資料照)氣候先鋒者聯盟發起人、台電員工楊家法(右四),與國民黨擁核代表黃士修等人,五一勞動節上午在經濟部前舉行抗議行動,指責政府能源政策錯誤。(資料照)

然而,這場宣稱有「百位台電員工」參與的抗議行動,更像是一場政治展演。現場不僅由國民黨擁核代表黃士修站台,更有多位國民黨立委如洪孟楷、牛煦庭、羅廷瑋等人親自到場聲援,甚至連統派色彩鮮明的張亞中亦現身支持。

且楊家法作為台電基層員工,理應理解電網升級對於整體供電穩定與再生能源整合的重要性。令人遺憾的是,楊家法卻選擇將罷免案與能源政策混為一談,甚至聲稱政府「以罷免轉移焦點、掩蓋能源錯誤」,此類言論顯然已偏離能源政策討論本質。不免令人質疑,這場活動,究竟是來自基層員工的真實心聲,還是某些政治勢力所操弄的工具?

民主社會中,所有針對政策的批評與建議,政府都應該開放傾聽、理性檢討。然而,當能源政策的討論被政黨動員與政治操作綁架,其原本應有的公共性與專業性便難以維繫。令人遺憾的是,真正該被重視的能源轉型課題,如此反而淪為政治攻防下的犧牲品。

(作者為政治工作者)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