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林健正專區》竹科局長異動的背後——科學園區空間與產業再結構之路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局長陳宗權將於6月2日提前退休,轉任民間企業,創下歷任局長最短任期紀錄。表面看似個人選擇,實則凸顯竹科角色正處於轉折點:這座曾帶領台灣邁向科技島的旗艦園區,正面臨技術升級與空間轉型交織的關鍵時刻。

◎ 林健正/曾任教於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現任台灣產業科技推動協會副理事長

2025年5月12日,《自由時報》報導指出,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局長陳宗權將於6月2日提前退休,轉任民間企業,創下歷任局長最短任期紀錄。表面看似個人選擇,實則凸顯竹科角色正處於轉折點:這座曾帶領台灣邁向科技島的旗艦園區,正面臨技術升級與空間轉型交織的關鍵時刻。

局長角色的世代轉變

自1980年成立以來,新竹科學園區歷任局長各具專業背景,從何宜慈、李卓顯、黃文雄、杜啟祥、王永壯到陳宗權,皆映照不同階段的施政重點與治理風格。

以李卓顯為例,身為清華大學教授,他在借調擔任局長期間推動「新竹科學城發展計畫」,提出「產業、生活、生態」三生共構理念,擴大科學城的規劃範圍至十三鄉鎮,奠定竹科作為科技與城市融合典範的基礎。此一理念深受當時國科會主委徐賢修的影響。

徐賢修兼具清華校長與政策設計者身分,曾赴美考察波士頓128號公路、北卡三角研究園區與史丹福大學附近的矽谷,並以矽谷為竹科的發展藍圖,將「園區與大學共構」視為台灣科技創業精神的基礎。第五任局長黃文雄則進一步提出「大學園區化、園區大學化」,期以深化產學合作的夥伴關係,並發揮產學研群聚的效應。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局長陳宗權(右)將於6月2日提前退休,轉任民間企業,創下歷任局長最短任期紀錄。(資料照)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局長陳宗權(右)將於6月2日提前退休,轉任民間企業,創下歷任局長最短任期紀錄。(資料照)

科學園區局長可比擬為野戰部隊司令,站在面對民眾、環團、地方與業者的第一線,既要貫徹政策,也需妥善協調利害關係,承擔實務開發與社會溝通的雙重挑戰。有人擅於對話,贏得支持;也有人因應對失當而受挫。

隨著園區日趨成熟,局長職責已從制度設計轉向跨部會協調與空間治理。陳宗權具備政策視野與中央歷練,卻在園區從單點治理走向跨區整合的關鍵時刻選擇離任,也突顯當前治理體制所面臨的轉型壓力與未竟工程。

空間飽和與南方崛起

陳局長提早去職,或許與個人生涯規劃有關,但更反映竹科當前所面對的雙重壓力:內部空間飽和、外部競爭加劇。

土地有限、房價飆漲、生活成本高、交通壅塞與新創難以落腳,這些結構性問題正限制竹科的成長空間。(資料照)土地有限、房價飆漲、生活成本高、交通壅塞與新創難以落腳,這些結構性問題正限制竹科的成長空間。(資料照)

雖然台積電寶山二期的F20廠與先進研發中心仍聚焦1.4奈米以下製程與3D封裝等關鍵技術,竹科依舊是核心研發據點,聯發科、聯詠、創意電子等IC設計公司亦高度集中於此,形成堅實的研發生態系。然而,土地有限、房價飆漲、生活成本高、交通壅塞與新創難以落腳,這些結構性問題正限制竹科的成長空間。

反觀南科擁有大腹地、政策資源與地方政府積極招商的條件,「大南方矽谷計畫」已結合嘉義、台南、高雄,儼然形成「南製造、北研發」區域分工的空間發展策略。2023年南科產值首度超越竹科,顯示產業重心南移不再只是趨勢預測,而是正在發生的真實改變。

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重點之一,結合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半導體S廊帶及科技產業園區,建構以AI為核心之產業生態系,並以沙崙為核心串聯中央與地方資源,推動五大信賴產業技術生根進而帶動產業轉型。(圖:台南市府提供)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重點之一,結合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半導體S廊帶及科技產業園區,建構以AI為核心之產業生態系,並以沙崙為核心串聯中央與地方資源,推動五大信賴產業技術生根進而帶動產業轉型。(圖:台南市府提供)

園區治理的戰略轉場

台灣已步入多核心園區治理時代。竹科雖具備全國最完整的產學研聚落,卻不再是唯一主角,而是創新網絡中的重要節點。未來園區局長不應僅是土地開發與招商的管理者,更應轉型為「科技戰略平台」的操盤者,須具備跨部會協調、區域資源整合與跨領域決策的能力。

竹科的角色不在於重演過去的輝煌,而在於扮演技術突破與知識擴散的中樞引擎。園區治理者應掌握國際供應鏈動態,具備產業趨勢研判與跨域思考的能力,方能駕馭全球重組與地緣政治風險。

竹科雖具備全國最完整的產學研聚落,卻不再是唯一主角,而是創新網絡中的重要節點。(資料照)竹科雖具備全國最完整的產學研聚落,卻不再是唯一主角,而是創新網絡中的重要節點。(資料照)

結語

在全球科技供應鏈快速重整、區域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台灣不能只靠單一園區,也不能將光榮停留在過去。竹科的未來,不在於重回單一主角的位置,而在於如何成為多核心網絡中的創新節點,持續扮演技術突破與知識擴散的引擎。

高科技產業發展的重心南移,這是政策考量區域平衡發展的必然趨勢。正視挑戰、勇於再定位,提升居住及生活環境的品質,這些將是竹科面對下一階段國家科技戰略時,最值得承擔的時代使命。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