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世賢
近日,王惠美縣長宣示將推動AI產業園區,並向中央提出多項建設訴求。然而,這些政策看似新穎,其實多年前我就已公開倡議。例如2020年,我便提出明道大學舊址應轉型為「純綠電AI數據中心」,為彰化吸引高端人才與產業投資。然而多年來,縣府始終無視這些具體建言,產業用地與配套始終停滯不前。
產業規劃不足,人才與資金不斷流失
彰化市目前的彰化交流道特定區約1500公頃土地,竟有超過七成編列為農業區。王縣長僅規劃30多公頃產業用地,根本不足以帶動產業聚落發展,更難以串接上下游供應鏈。要打造完整產業聚落、串連研發、生產與物流,至少需要500公頃以上。因為缺乏合理規劃,許多優質企業選擇前往中部科學園區或台中發展,彰化只能眼睜睜看著機會流失。
2022年完工的彰化離岸風電運維港,可由航道直接讓船隻開往海上風機作業,不用從台中繞遠路,卻因與彰化漁港共用同一個出入口航道,而遲遲未能開港。(彰化縣政府提供)
綠電政策失能,錯失風機運維港
此外,在再生能源的政策布局上,縣府也明顯態度消極。當初中央推動風機運維港計畫時,彰化本是首選,擁有全國最好的離岸風場,但因地方政府未積極爭取、不願承擔風電配套責任,最終讓台中港搶下機會。這不僅讓彰化錯失千億等級的產業外溢效益,也再次反映出王縣長缺乏對新興產業的理解與佈局。
無人載具:彰化的下一個產業契機
全球無人載具(UAV)產業正快速擴張,根據市場預測,2030年全球無人載具市場規模將達到546億美元。台灣政府已成立「卓越無人機海外商機聯盟」,預計2030年國內產值將突破400億元新台幣。彰化若能設立無人載具專區,不僅有助吸引企業進駐,也能強化農業應用、智慧交通與國防自主能力。
彰化若能設立無人載具專區,不僅能吸引企業進駐,也是彰化傳產升級的契機。圖為彰化市4月舉辦「無人機崛起」產業論壇。(彰化市公所提供)
彰化需要一個有行動力的產業願景
彰化縣政府年預算超過700億元,市公所僅約13億元,即使如此,彰化市在資源極少的情況下,仍靠踏實規劃與有效執行,獲得包括政府服務獎、國家卓越建設金質獎、觀光經典小鎮等七大國家級獎項。反觀王縣長,坐擁高達50倍的預算,卻在重大產業議題上動輒缺席。
今日彰化面臨的挑戰,是長年產業政策缺位、土地規劃滯後的結果。年輕人外流、薪資偏低、轉型緩慢,並非偶然。我們不缺潛力,但需要更懂產業、願意規劃、具前瞻視野的治理者。希望未來的縣政能真正回應產業所需,補足過去七年的空白,讓彰化不再錯過下一波的經濟機會。
(作者為彰化市長)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