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他鄉的眼睛,看見二二八的島嶼記憶

◎ 劉建志

平日裡,我在課堂上鮮少主動談論政治立場。但我始終相信,透過歷史的史料、文學與藝術的微光,可以引導學生學會思辨。

譬如,我以房慧真《草莓與灰燼》談歷史正義與人道關懷,也談漢娜.鄂蘭筆下「平庸之惡」的可怖。我常叮嚀學生,不要輕易地相信權威或任何意見領袖,要勇敢地自己去思考、去檢證。因為一旦放棄了思辨的能力,任由自己隨波逐流,即便是最平凡無害的人,也可能成為邪惡的幫兇。

一日,在僑外生班的課堂報告中,一位來自港澳的學生,讓我心頭湧起了深深的感動,以及無可名狀的複雜情緒。這次作業,我請他們從「台灣的文化、節日」出發,分享來到這座島嶼後,心裡點燃的火花。來自東南亞、日韓、歐美、港澳的同學,多選擇了中秋、元宵、新年等熟悉的節日習俗,這並不令人意外。

很難想像在今天看似自由安穩的台灣這片土地上,有著軍民對立、血流成河的傷痛記憶。圖為1947年因查緝私菸爆發的二二八事件。(維基百科)很難想像在今天看似自由安穩的台灣這片土地上,有著軍民對立、血流成河的傷痛記憶。圖為1947年因查緝私菸爆發的二二八事件。(維基百科)

然而,當那位港澳生走上講台,她開口的第一句話,就讓整個空氣微微一震。她選擇的主題,是二二八。

她原本只是納悶,為什麼台灣這一日放假?便好奇查找史料,進而發現,原來在這片今天看似自由安穩的土地上,曾經發生過如此慘烈的事件:軍民對立、血流成河,傷痛鋪滿了大街小巷。

「很難想像,在台灣這樣自由的地方,曾經有過這樣的過去。」 她靜靜地說著,語氣裡有難掩的震撼,更多的是「深深的敬意」:因為她發現,台灣的政府選擇承擔,將這段傷痛記錄為國定假日,提醒著每一代人記得,不該重蹈覆轍。

最讓我心中泛起漣漪的,是她的結語:「香港也在發生類似的事情……台灣花了將近五十年的時間才走到今天。我想看看,香港,要花多久才能走到這一步?

台灣的政府選擇承擔,將二二八這段傷痛記錄為國定假日,提醒著每一代人記得,不該重蹈覆轍。圖為賴清德總統出席「二二八事件78週年中樞紀念儀式」。(資料照)台灣的政府選擇承擔,將二二八這段傷痛記錄為國定假日,提醒著每一代人記得,不該重蹈覆轍。圖為賴清德總統出席「二二八事件78週年中樞紀念儀式」。(資料照)

那一刻,我心中充滿無聲的疼痛,緩緩擴散。在課堂上我教朱天心〈從前從前有個浦島太郎〉、陳秀喜〈台灣〉、李昂〈彩妝血祭〉這些文本,因為我知道,歷史並不只是過去式,它在某些地方,仍像尚未止血的傷口,不該被輕易遺忘。

而在某些年輕的心靈裡,對自由的渴望與對正義的等待,正靜靜燃燒著。尤其是曾經、或是正在失去和平與自由的土地。身為教師能做的,也許微小,卻絕不能放棄。在每一堂課、每一篇報告中,我們都悄悄點燃一盞盞不肯熄滅的思辨之燈。

如果連來自他鄉的孩子,都願意理解台灣的歷史與正義,正視我們「搖籃的華麗島」。那麼,生於斯、長於斯的我們,又怎能選擇視而不見?

就像那位遠道而來的港澳生,在異鄉的小小教室裡,用一雙明亮又痛惜的眼睛,看見了二二八,看見了我們島嶼記憶中的自由與傷痛。

(作者為中興大學中文系專案助理教授)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