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必焜
美國川普政府在台灣時間4月3日凌晨宣布對包括台灣在內的多數國家實施對等關稅政策,行政院隨即在4月4日下午宣布推動總經費880億元的「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這項計畫經費在4月26日增加為930億元,以擴大照顧、支持受影響的產業,其中在農業方面包含3大面向、6大措施及至少180億元的經費。同時,政府於最短時間內組成談判小組,聯繫美國政府相關部門,積極安排進行台美兩國之間的關稅談判,期望儘速減緩並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對農業的衝擊。
據初步了解,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對部分農漁產品,如台灣鯛和蝴蝶蘭等項目的出口,以及美國豬、牛肉等畜產品進口台灣對畜牧業可能產生立即性的衝擊。由於川普政府宣布對等關稅實施90天的豁免期,故這期間內對台灣農產品產銷的影響,可能不至於太大。也因為雙方關稅談判尚在進行,其結果對農業和農民的影響便充滿不確定性。因此,「不確定性」應是現階段川普對等關稅政策對台灣農業最主要的衝擊來源。
總統賴清德(右二)到嘉義縣與養殖漁業業者座談,強調農漁業是各行各業的起家厝,期盼能轉型成永續韌性的產業,政府會做農漁業的後盾,希望農民和政府共同團結打拼。(資料照)
深知這種不確定性會造成農民不安與憂慮,賴總統在4月18日前往嘉義縣與養殖業者座談,他在會中強調農漁業是各行各業的起家厝,期盼能轉型成永續韌性的產業,政府一定會做農漁業的後盾,希望農民和政府共同團結打拼。卓榮泰院長在4月16日立法院答詢時表示,每個國家都有敏感的產業和產品,會基於保護這些產業和產品的角度來思考。而陳駿季部長亦同時表示,農業肩負糧食安全的責任,未來在處理對等關稅議題時,一定會確保農業競爭力、永續發展和農漁民權益,不會將農業作為與美方談判的籌碼。
從總統、行政院長和農業部長在這段期間的宣示和政策作為可以看出,政府部門現階段針對美國對等關稅對農業的「不確定性」所帶來衝擊的因應策略是「緩解關稅衝擊,建立農民信任」;而長期的策略則是「打造韌性農業」,建立具備成長力、調適力和轉型力的永續農業。若是如此,筆者呼籲所有農民現階段不妨信任政府,與政府共同團結以緩解關稅帶來的農業經營壓力;長期則是和政府一起打造韌性農業,讓農業這間起家厝能夠穩健、堅實地立足於台灣,而農民可以繼續樂活、安居於厝內。
(作者為國立中興大學生物產業管理研究所教授)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