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健正/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退休教授、現任「台灣產業科技推動協會」副理事長
和氏璧與台積電
在古中國的戰國時期,秦、趙兩國曾因一塊舉世聞名的寶玉——和氏璧而劍拔弩張。趙惠文王所擁有的和氏璧,其價值連城的消息傳至強大的秦國。秦昭王聞之,心生覬覦,遂派遣使者告知趙王,願以十五座城池作為交換條件。
趙國君臣深知秦國勢大,疑慮秦王並無誠意割讓城池,恐其僅欲藉機騙取和氏璧。經審慎商議,趙國遂派遣足智多謀的藺相如,攜帶和氏璧出使秦國。藺相如抵達秦國後,洞察秦昭王並無信守承諾之意。他憑藉過人的膽識與智慧,假稱「璧有瑕疵,願指示大王」,巧妙取回和氏璧,並以性命相脅,最終成功將寶玉「完璧歸趙」,傳為千古佳話。
儘管藺相如成功保住了和氏璧,秦國對此寶玉的渴望卻未曾消減。其後數十年,秦國持續蠶食趙國的領土。最終於公元前228年,攻陷邯鄲,趙國滅亡,和氏璧亦落入秦國之手。這段關於和氏璧的歷史,生動地展現了戰國時期的權謀角力、外交斡旋以及對稀世珍寶的貪婪之心。
台積電掌握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先進製程技術,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資料照)
如今,我們可以將台積電視為當代的和氏璧。台積電掌握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先進製程技術,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對於各國政府與科技企業而言,皆是至關重要的「無價之寶」。
如同昔日秦國對和氏璧的覬覦,當今各強權國家與企業亦高度重視,甚至試圖掌握台積電的尖端技術與產能。這不僅僅是商業利益的考量,更攸關國家安全與全球科技競爭力。昔日秦國作為強權,渴望擁有和氏璧以彰顯國力。在現代社會中,一些冀望在科技領域取得領先地位的強權國家,同樣對台積電的技術與產能投以高度關注。
昔日秦昭王欲以城池為誘餌,今則以資金、政策、地緣與產業壓力為手段;技術竊取與政治施壓等「非常規手段」亦時有所聞。國際強權之間的角力雖尚未兵戎相見,但其激烈的程度已埋下難以預測的變數。
相較於強大的秦國,趙國勢單力薄,卻擁有珍貴的和氏璧。今日的台灣,在全球政治與軍事力量上,相對於兩個超級強國而言,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然而,台灣卻孕育了全球首屈一指的台積電。
藺相如憑藉其智慧與勇氣,成功守護了和氏璧。「完璧歸趙」的故事昭示世人,在面對強權的角力時,唯有運用智慧與堅定意志方能保住自身重要的資產。在全球複雜的局勢中,如何守護這座「護國神山」,考驗著我們的智慧。
藺相如洞悉對方的真實意圖,並運用巧妙的策略,成功地守護了和氏璧。當今台灣在全球科技競爭中,亦需運用靈活的外交手段,並堅守保護關鍵技術與產業自主的底線。
然而,縱使有「完璧歸趙」之舉,秦國最終仍吞併了趙國,並奪取了和氏璧。這警醒我們,即便當前成功守護了關鍵資產,亦須持續警惕潛在的風險與挑戰,並不斷壯大自身,擘劃未來。
台積電懷璧其罪
台灣擁有台積電的先進製程技術,如同「懷璧其罪」,在美中對抗的大局中,自然成為兩強競逐的焦點。美中是當今世界的兩大競爭者,美國高度關注半導體的先進製程,中國亦然。台積電技術領先全球,使台灣益發具有關鍵地位,同時也更加暴露於地緣政治的風暴之中,如同當年的和氏璧一般,備受矚目。
台灣擁有台積電的先進製程技術,在美中對抗的大局中,自然成為兩強競逐的焦點。(路透檔案照)
如今台灣所處的地位,則如同昔日的趙國,需要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以有限的外交資源與力量,守護這顆攸關未來的「科技明珠」。在這場全球科技與戰略的博弈中,台灣唯有兼具智慧與堅定意志,方能捍衛自身利益。
雖然現代國際社會的競爭型態不同於春秋戰國時期,但其中所蘊含關於權力、利益以及保護自身資產的本質和邏輯,卻是殊途同歸,依然值得我們深刻思考與警惕。
誤判地緣政治的代價
歷史上不乏因選邊錯誤而導致國運衰敗的例證。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鄂圖曼帝國橫跨亞、歐、非三洲,自1299年建國以來,國祚延續超過六百年,是當時的世界強權之一。當時同盟國與協約國兩大陣營對峙之際,鄂圖曼帝國本有迴旋空間選擇立場,卻因英法與其宿敵俄國結盟,遂選擇加入同盟國,站上對立面。
此舉引來英、法、俄、義等國的聯合進攻。帝國接連失利,先在高加索戰場潰敗,隨後失守北非,中東領地也相繼淪陷,甚至本土安納托利亞與東色雷斯亦險遭戰勝國瓜分。幸賴凱末爾領導抗敵,方能守住最後的根據地,奠定現代土耳其的基礎。
鄂圖曼帝國的崩解正是一場地緣政治誤判所引發的浩劫。鄂圖曼帝國在亞、歐、非屹立長達六百餘年,卻在短短數年間土崩瓦解,歷史之殘酷著實令人唏噓。
當前的啟示與抉擇
台灣長年奉行親美外交政策,其淵源可追溯至兩蔣時代。蔣介石反共立場堅定,堅守民主陣營;蔣經國延續其父之志,深化反共的立場,並開啟民主改革之門。這種地緣戰略選擇深植於台灣的自由與民主價值,也持續影響今日的對外政策。
如何在美中對抗之間保持清醒的判斷,避免誤判而選錯邊,將是未來台灣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的關鍵所在。(路透檔案照)
歷史昭示我們,地緣政治從來不是單憑實力就能確保安全的遊戲,選邊站的重要性往往超越自身強弱。台灣如今擁有全球最關鍵的半導體技術,既是優勢,也是潛在的風險。如何在美中對抗之間保持清醒的判斷,避免誤判而選錯邊,將是未來台灣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的關鍵所在。
在強權之間,最危險的不是懷有珍寶,而是茫然無知。唯有建立長遠的戰略視野,強化民主韌性,提升國防實力,並靈活運用經濟與科技資產進行對外布局,台灣才能在變動莫測的國際局勢中,走出一條自主且穩健的道路。
最後值得順便一提的是,古有明訓:「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忘戰必危。」在地緣政治衝突詭譎多變與台海情勢持續升溫之際,這句話對大國與小國均具有深刻的警惕意義。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