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預約制度崩壞下的綠博省思:我們的公民教育去哪了?

◎ 陳擷安

在春意盎然的四月裡,象徵宜蘭永續與環境教育重鎮的「2025宜蘭綠色博覽會」正式揭開序幕,原本應該是一場讓人流連忘返的知性與感性並進之旅,卻在開幕週末迎來一場令人尷尬的冷場。當滿懷熱情設計的體驗課程一一被秒殺預約,主辦單位無不喜出望外,期待與來訪者共譜美好綠色故事。怎料現場卻是一片靜寂無聲,「0人出席」成為最諷刺的註腳。這種集體失約的荒謬現象,不僅讓現場的師資與工作人員徒留失落與無力,更讓人不得不質疑:我們的公民教育,是否正一點一滴地流失在每一次「無感」的缺席之中?

宜蘭綠色博覽會體驗課程被秒殺預約,首場活動卻0人出席,讓師資與工作人員徒留失落與無力感。 (圖取自宜蘭綠博臉書)宜蘭綠色博覽會體驗課程被秒殺預約,首場活動卻0人出席,讓師資與工作人員徒留失落與無力感。 (圖取自宜蘭綠博臉書)

無論是去年廣受好評的「營養5餐計畫」食育桌遊課,還是今年全新推出、強調生態觀察與感官體驗的「魚眼看世界」水下課程,皆是由專業團隊長時間籌備而成。每一套教材背後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與心力,非一般遊客所能想像。預約秒殺的瞬間,不只是對活動的肯定,也是對綠博長年推廣環境教育的一種回應然而,報名者的實際行為卻顯示,這份回應充其量只是衝動點擊、毫無責任感的輕率舉動。當講師與救生員懷著備戰的心情佇立現場,卻面對一張張空椅,這份失落不僅是對人力的浪費,更是對公共信任的嚴重消磨。

此現象並非偶發,而是蔓延於綠博各大展區的普遍困境。主辦單位誠懇指出,活動設計初衷乃是希望讓遊客在展覽中透過五感深度參與,進一步形塑對環境議題的內在認同與行動動機。為此,綠博建構線上預約系統、設計千場免費體驗活動,提供高度彈性與便利。然而,當這份「方便」被濫用,當「預約」成為無成本、零責任的行為,其背後反映的,便是一種對公共資源的冷漠與對他人付出的漠視。更甚者,部分場館設施遭破壞、體驗設備被不當使用的情況時有所聞,令人震驚之餘,也不得不正視:我們社會的基礎公民素養,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宜蘭綠色博覽會推出上千場免費環境教育體驗課程。(宜蘭綠博提供)宜蘭綠色博覽會推出上千場免費環境教育體驗課程。(宜蘭綠博提供)

綠博此番推出「三次未到即失資格」的新制,表面上看是為了提升活動出席率與行政效率,實則背後蘊含的,是一場對整體社會價值的深刻拷問。一場公共活動的成功,不僅仰賴主辦單位的投入與創意,更有賴參與者對於制度的理解與尊重。一次未到,也許只是生活忙碌中的遺漏,但若習以為常地「放鳥」,無視自己在公共場域中的責任,那麼終將導致資源錯置、信任流失的惡性循環。綠博明白制度無法百分百防止失信,但更在意的是透過規範,重新喚起民眾對「行為與後果連結」的自覺。當制度開始重視誠信,社會也才有可能往真正成熟的公民社會邁進。

令人感慨的是,這場看似小型的預約紛爭,實則已映照出台灣在公民教育上的斷層。尊重、負責、信守承諾,這些應該從小紮根的價值觀,似乎正被「便利至上」的文化所取代。綠博期望,每一位前來參與的家長與師長,都能在園區中發揮機會教育的力量,不僅引導孩子認識自然,也教會他們如何對他人與公共資源負責。綠博守護的不只是生態環境,還有那份在人與人之間本應純粹而珍貴的信任。唯有當我們從日常生活中開始實踐公民教育,才能真正邁向永續共融的未來。

(作者為科技集團法務)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