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榮欽
歷史上美國關稅稅率一直很高,主要是因為關稅是聯邦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如同我在《上報》專欄文章所寫的:
「當華盛頓任命漢彌爾頓為財政部長時,他的首要任務之一是如何償還獨立戰爭所累積的高額債務,除了提高關稅之外,他也曾建議開徵消費稅,但是因為國會拒絕,所以最後仍然必須以高關稅來支應。」
「從 1798 年至 1913 年間,關稅佔聯邦收入的比例居高不下,始終維持在 50% 至 90% 之間。如今這一數字僅佔 2%,所得稅成為主要收入來源,其累進稅的特性比關稅更公平。這也是川普提到『從 1870 年到 1913 年,我們是全球最有錢的國家。當時我們是一個關稅國家,之後他們才開始實行所得稅』的原因。」
「川普所崇拜的麥金利關稅,使得所有進口商品的平均關稅從 38% 增加到 49.5%,從今天的角度來看,即使在《麥金利關稅法案》通過之前,美國 38% 的關稅也不低。」
「美國關稅下降是在二戰後期發生的事,直到 1948 年「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GATT)成立之後,各國關稅才開始大幅下跌。」
「GATT在 1995 年轉型為「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進一步促成全球低關稅,尤其是 1997 年 WTO 通過的「資訊科技協定」(Information Technology Agreement, ITA),確立資訊產品免關稅,讓台灣等資訊科技生產大國受益良多。」
其實在八〇年代柴契爾夫人發起,雷根接棒的「新自由運動」之後,關稅就已經降到極低的水準,WTO 其實是促進世界各國進一步降低關稅,讓全球化盛行。
但不是所有人都贊同全球化,例如哈佛的貿易專家 Dani Rodrik 之前就屢屢呼籲全球化已經過了頭,成為「超全球化」,而主張降低一點全球化的速率。法國的皮凱提(Thomas Piketty)更是以詳實的資料,說明這段時期貧富差距惡化的情形。川普如果真的打算以關稅取代所得稅,可能同樣會加劇貧富差距。
圖中對川普發動貿易戰的關稅只是預估,現在看來,比當初預估的更高,不過仍和川普醉心的一戰前超高關稅無可比擬。目前仍不確定的是,川普要以「對等關稅」逼迫其他國家減少關稅、降低非關稅貿易壁壘,然後再降低關稅,還是真的鐵了心要一路加油到底,維持高關稅不降。
(作者為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沈榮欽臉書: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