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名家分享~劉珞亦》到底該怎麼看待「有立場」這件事?

我早就選好了。我在乎的是台灣的自由民主,這個價值對我來說不容妥協。所以,任何一個會威脅到這個價值的人,無論他口才多好、形象多清新,對我來說都不該存在於我們的國會裡。

◎ 劉珞亦

這是我在演講場合常常被問到的問題。大家最擔心的,就是有人對各種議題或政治有立場——彷彿「有立場」本身就是個問題。

但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也許應該先釐清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順序問題」。

先講結論:每個人都有政治立場。不管你怎麼做,都可以被評價為「有立場」。

舉個例子來說,有人支持同性婚姻,有人不支持,有人自認中立,有人不太了解。以上四種,其實通通都是「政治立場」。因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在乎的議題和價值。根據你期望事情怎麼發展,其實就已經是一種政治立場了。

舉個例子來說,有人支持同性婚姻,有人不支持,有人自認中立,有人不太了解。(資料照)舉個例子來說,有人支持同性婚姻,有人不支持,有人自認中立,有人不太了解。(資料照)

這時候有人會問:中立怎麼會是立場?我對這個議題不關心,這樣也算有立場嗎?

我來說個故事,是關於我國中——新竹市立三民國中的故事。

那是一間非常威權的學校,所有規定都非常嚴格。我還記得在畢業旅行的前一天,學校在朝會上說:「第一天要穿制服,第二天給予寬鬆。」

我永遠記得這句話——「第二天給予寬鬆。」

第一個反應是:那應該就代表不用紮衣服、不用穿長襪、不用穿黑鞋吧?既然可以「寬鬆」,我和幾位同學就決定
第二天穿便服。
(事後想想,當然是我們沒問清楚「寬鬆」的定義,而主任也沒說清楚——一切都是定義的問題。)

結果第二天我們穿便服,立刻被主任抓包。主任震怒,把我們整班叫過去罵,意思是「你們班最糟糕、最不合群」。

這時有人回說:「可是你昨天自己說可以寬鬆啊!」

主任說:「寬鬆什麼!我哪有說可以穿便服?就算我有說,那也是讓你們輕鬆一點,不是讓你亂穿衣服!」

接著有同學問:「那什麼叫做寬鬆?」

我永遠忘不了鄭主任當下臉上的表情,那是一種「從沒想過有人會問這問題」的表情。

他說:「寬鬆就是可以不用紮衣服。」

話一講完,我彷彿聽到有人小聲嘀咕:「三小啦幹。」

然後就有其他同學開始指責我們:「你們幹嘛不好好配合。」
「穿制服又不會死。」

大部分的同學則是安靜的。

最後,我們只好換回制服。所謂「第二天的寬鬆」,根本形同虛設。

從同學的反應我觀察到,大致可以分三種:
1. 想要「寬鬆」的
2. 願意配合的
3. 無所謂的

但結果只有兩種:
1. 實際讓我們穿便服
2. 全部都穿制服

這就是重點。你可以有三種立場,但結果只有兩種。也就是說,就算你選了「無所謂」,這個選項還是會導向其中一個具體結果。

換句話說,A 選項可能導向甲立場,B 選項導向乙立場,而 C 選項(無所謂)也可能默默地讓甲立場勝出。
所以,「無所謂」其實也是一種立場,因為它默默支持了某種結果的發生。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在乎,是一種立場;不在乎,也是一種立場。」沒有立場,其實很難成立。

那接下來會有人問:「但如果我真的沒差怎麼辦?我真的完全不在乎啊,事情是 A 還是 B 對我都沒影響,那我也要被評價有立場嗎?我不能置身事外嗎?」

答案是:有些事你可以,有些事你不能。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在乎的價值,只是排序不同而已。

比如我覺得「交通問題」很重要,排在第五名;但你覺得是第一名。我們不是價值不同,而是排序不同。

有時候我們會誤會別人「不在乎」,其實只是對方把這件事排在比較後面的位置而已。

你可以把自己的價值排序想像成三個同心圓:
1. 最內圈:你最在乎,不能妥協的價值
2. 中間:你在乎,但可以談判
3. 外圈:可以妥協,甚至不太在意

比如,有人把「國防」排在最內圈,有人放在中圈,有人則是更關心「交通、民生」問題。

通常爭吵最激烈的,就是「最內圈」的問題。我們常以為彼此立場天差地遠,但其實只是排序不一樣。

總結兩件事:
1. 每一個選項都是立場,「不在乎」也可能是一種立場。
2. 重點是順序,某個議題在你心中的排序,會決定你看事情的角度。

那這樣講完,政治上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可以用球隊來比喻:

如果你已經有江坤宇,那你可能只需要找個替補。(資料照)如果你已經有江坤宇,那你可能只需要找個替補。(資料照)

如果你是職業棒球隊的總經理,你的目標是什麼?當然是拿下總冠軍。

你會根據這個目標,來選擇適合的球員。如果你已經有江坤宇,那你可能只需要找個替補;但如果你游擊手是劉珞亦(?),那你可能要找人來取代他。

所以,雖然大家都想拿冠軍,但會根據自己的隊伍狀況、排序、價值不同,來做不同的選擇。

回到政治,總冠軍是什麼?是你心中最重要的價值。政治人物是什麼?是你可以「利用」的工具,幫你達成目標。
你在乎性別平等,那就支持推動性別平等的候選人;你在乎國防安全,那就去找關心國安的政治人物。
重點就是:「你在乎的議題是什麼?」

更直接一點來說,是「誰比較符合你要的勝利方式」。

政治人物不是什麼神聖角色,他們只是你要利用的工具。你在乎性別議題,那你支持推動性別平權的人;你在乎國防安全,那你找在乎國安的人。你怎麼選,是因為你有在乎。

沒有價值排序的人,才會說出「選賢與能」這種話。什麼是「賢」?什麼是「能」?對於支持同性婚姻的人來說,推平權就是「賢能」;對於反對的人來說,恰恰相反。

所以問題是——你的「總冠軍」是什麼?

我早就選好了。我在乎的是台灣的自由民主,這個價值對我來說不容妥協。所以,任何一個會威脅到這個價值的人,無論他口才多好、形象多清新,對我來說都不該存在於我們的國會裡。

所以我不會支持羅智強、高金素梅、王鴻薇,這些根本毫無關心台灣自由民主的人。圖為國民黨立委羅智強。(資料照)所以我不會支持羅智強、高金素梅、王鴻薇,這些根本毫無關心台灣自由民主的人。圖為國民黨立委羅智強。(資料照)

所以我不會支持羅智強、高金素梅、王鴻薇,這些根本毫無關心台灣自由民主的人。

我說得很明白——請你們滾。

這不是情緒化,而是選擇。我只是比別人,更早知道自己在乎什麼而已。

我相信你也是,因此快去連署第二階段,加快腳步,要加入連署。

(作者為憲法補教老師)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劉珞亦臉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