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佐雙
《金門兵事》書摘
鄭瑞堅大作《金門兵事史話:中華民國38至43年》(以下簡稱金門兵事)範疇自1949年至1954年,全書約36萬字。戰史專家、前資深記者李福井先生形容鄭將軍專書締造「開金門戰史系統性、全面性與完整性的研究先河」。該書共18章,書末附參考文獻(含專書、專書論文、期刊論文、研討會論文);瑞堅兄拋棄抄襲,盡心費時寫了1741個註釋,以還原真相。金門兵事第10章描寫感動不少讀者,例如「為了悼念為國捐軀,建請有關單位能夠一視同仁,40、45師官兵比照第11師31團陣亡將士的方式入祀太武山公墓忠烈祠,以慰成仁取義的英魂,並供後人及其家屬緬懷追思」等。
表彰國軍英勇事蹟
沒有大、小嶝戰役就沒有日後驚人戰果的古寧頭大捷,雖然大、小嶝戰役蒙受重大犧牲,但卻使共軍欲圖同時進犯廈門、金門的妄想,為之破滅。當時卻傳說40及45兩師未參戰;陣亡將士,將近75年無人祭拜過,施志勝文史博士,曾德堂好人好事代表,文史志工范佐雙3人協力於2024年春,經60天的努力,並分別向國防部、內政部及輔導會首長投書建議比照11師31團犧牲將士的方式,入祀金門太武山忠烈祠。2024年3月蒙邱部長核准:金門李指揮官擔任主祭官,向大、小嶝島陣亡將士獻上崇高敬意。其中千頭萬緒,經瑞堅兄撰書,並與我們剖析,日月奔走,才讓忠烈英魂睽違逾74年,終能永享崇祀。
古寧頭戰役緒戰的大小嶝島第40師、第45師陣亡將士去年3月29日入祀忠烈殿,金門縣長陳福海(左)去年軍人節在金防部指揮官李定中(右)引導下關切入祀情形。(資料照)
論功行賞兩師長洵屬必要
瑞堅兄大作第10章第6節描寫感動不少讀者,「為了悼念為國捐軀40、45師官兵,建請有關單位能夠一視同仁,比照金門其他戰役陣亡將士的方式入祀太武山公墓忠烈祠,並公開褒揚以慰成仁取義的英魂,並供後人及其家屬緬懷追思」。基於上揭,筆者再建議:請國防部於近期補辦40及45兩師長的敘獎。
圖書館宜珍藏戰役文獻
基於泰半年輕人不諳戰史,加上圖書館館藏有限軍事書刊,筆者建請瑞堅兄將專書金門兵事致贈國家圖書館,國會圖書館,中研院圖書館,臺大、政大、臺師大圖書館存參,瑞堅兄不但免費提供,而且親自逐一持送。無數國軍奮戰、犧牲生命,贏得逾半世紀臺灣安定暨繁榮,同胞們應感篆、不能忘,這才是筆者推薦鄭書的旨意。
(作者為第一期考選預官,曾在大學圖書資訊系任教)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