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子立/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2006年一月,還是扁政府主政的時代,龍應台女士寫了一篇文章:「請用文明來說服我──給胡錦濤先生的公開信」,從點出貧富差異開始,批評中國政府專制集權、新聞箝制與仇外。19年過去了,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貿易帝國,建立全球最大的海陸軍隊,雖然前述現象更顯得嚴重,但龍女士對國際局勢的看法顯然發生改變,對台灣的前途感到擔憂,在紐時撰稿「台灣的時間在流逝」(The clock is ticking for Taiwan),論述經典的疑美論,呼籲我們要探索與中國和平共存,基於我們可以接受的條件。
前文化部長龍應台投書紐約時報,稱「台灣的時間不多了」、「確保台灣和平與自由的唯一路徑,是與中國尋找和解共存之道」。(資料照、圖擷取自紐時,本報合成)
一如龍女士長期以來的文風,犀利而邏輯清晰,極具說服力與可讀性。然而,如果是一位政治系的學生,應該很容易就明白整篇文章缺乏國際政治的知識。在無政府狀態下的國際社會,國家的權力與生存是最基本的核心。美中兩國各自因為對國家利益與安全的需求,從夥伴關係變成了競爭關係,彼此展開了全方位的攻防,從而波及了台海的穩定,這並不是台灣的選擇。在現實主義下,大國做可以做的事,小國只能承受。中國罔顧國際法不得以武力改變現狀,主張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也主張擁有南海與東海釣魚台,並且以認知作戰與灰色衝突的方式,不斷一點一滴的分化台灣對於和平的想像。
中國要的很簡單,台灣成為中國的一省,所謂一中各表早已不存在,台灣是台獨,中華民國是華獨,都不被北京所接受。想要與中國和平共存,就是把自己變成中國人,這不僅不是和平,還失去自由與國家,根本不存在我們可以接受的條件。
中共不僅以機艦擾台,近期還頻繁對我國施以認知作戰與灰色衝突的方式,不斷的分化台灣對於和平的想像。圖為掛多哥籍的中國權宜輪「宏泰」貨輪,今年2月涉嫌下錨拖斷台澎海纜,遭我國海巡人員攔查。(資料照,取自海巡署網站)
另一方面,一個失去製造業的美國,正千方百計尋求解決辦法,不論川普能否再次讓美國偉大,他既不是台灣人選出來的,也不為台灣利益考量。重點在於,美國對台灣並沒有領土的野心,而台海維持現狀符合當前美國的戰略利益,這是任何政治系學生都明白的道理。
在美中競爭之際,怎麼可能將擁有無數導彈與晶片的台灣交換給企圖要取代自己的中國?台灣生存的時間不僅不急迫,反而氣長。維持台海現狀不僅符合大多數國家的利益,更是美國維持亞洲主導地位的關鍵。台灣的確不能指望美國,更不能指望任何一個國家。保護我們生存的並不是台積電,而是我們人均GDP 33,983美元所構築出來的國防系統,有著僅次於以色列、綿密的飛彈防禦系統。
根據2024年經濟學人民主指數,台灣排名世界第12,居亞洲之首,台灣的民主與自由深受國際社會肯定。(資料照)
不僅如此,政治系的學生也知道,保護我們的是民主制度,2024年經濟學人民主指數,台灣排名世界第12,居亞洲之首,沒有民主,無從自由,這是很簡單的道理。為何國際社會肯定台灣的民主,而龍女士會有背道而馳的觀點?這可能也是許多政治系的學生想要問她的。
與中國大陸和解或對抗從來不是台灣可以選擇的,北京想要征服台灣,卻是我們可以拒絕的。請龍女士用知識說服我們,和解以失去自由為代價,可以接受嗎?和平協議從來不能保障小國的生存,也建議龍女士觀看「最黑暗的時刻」,國際政治知識應該能說服您。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