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良蕙
隨著人工智慧等高耗能產業的崛起,未來的電力需求預計將進一步增加。因此,在國土規劃中,城鄉發展區需獲得更多的能源支持;而在農業發展區或自然保護區,對電力的需求則相對較低,不同區域間的需求差異應在國土規劃中予以充分考量。
國土規劃應合理配置土地用於電網基礎設施建設,並為未來擴展預留空間。(資料照)
此外,電力的生產地與消費地之間應具備高效的輸送通道,國土規劃應合理配置土地用於電網基礎設施建設,並為未來擴展預留空間,例如:變電所、配電網及輸電線路的合理布局。
電力的問題不單僅是能源使用及執行監督問題,連帶反映台灣都市計畫及國土政策的缺失,以下提出三點改善策略:
一、增加劃設能源保育區:在國土政策面,建議先評估各種能源產生電力之費率計算型式,例如:涉及對不同能源來源的生產成本、營運成本、以及其他外部成本(例如:環境影響)的全面考量;再者,調整都市計畫分區規定,選擇具備足夠空間和適合的地理條件,必須呼應全球暖化及防災思維作電力調整,劃設能源保育區。
二、增加電力供給穩定度:於市中心規劃大量綠色國民住宅,鼓勵合租,透過將人口集中共同使用能源方式,減少因距離產生之電力穩定度下降,在次中心區域以其他替代能源為主;並配合地方產業轉型輔導政策,制定低耗能生產、運輸補貼機制。
提高電力系統的韌性。圖為台電電纜專用道開挖工程。(台電輸變電工程處南區施工處提供)
三、提高電力系統的韌性:高風險地區(如:地震帶、颱風多發區)需要特別考慮電力系統的韌性,國土計畫需規劃如何加強這些區域的電力基礎設施,避免自然災害對電力供應的影響。而電力需求的變化會隨著人口增長、產業發展、氣候變化等因素而變動,故國土計畫需要定期調整,以應對未來電力需求的變化,並考慮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
(作者為自由業)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