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喬琪
許多懷有「中國夢」的人士,對於今年二月公民啟動,震撼全台灣的罷免運動仍然一知半解,還以為是執政黨推動的社會運動。他們應該知道,這是台灣國民的台灣意識再次覺醒的運動。
自從1991年解嚴之後,政治研究人員都會定期調查台灣人對於國家的認同態度,詢問:「你是台灣人?中國人?或兩者都是?」自認為是台灣人的比例從1992年的17.6%,一路上升到2024年的63.4%;而自認為是中國人的比例,從25.5%一路下滑到只有2.4%;自認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認同,則是從1992年的46.4%下降到2024年的31.0%(上述資料引用自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對於認同自己是台灣人比例的提升,與當時的政治環境因素有密切的關聯,譬如:1996年的台灣第一次總統直選的隔年,台灣的認同感上升到34.0%,2009年阿扁總統卸任總統的前一年突破到51.6%,2014年太陽花學運的隔年是60.6%。從上列數據的變動很清楚的可以看到,不論是主動的推動,譬如:2021年小英總統國慶文告:「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或是被動的防衛措施(公民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運動),都會一次再一次喚醒台灣人的國家認同意識。
立院國眾兩黨毀憲亂政、濫刪預算的種種作為,已嚴重政府施政。(資料照)
這一屆立法委員在2024年二月上任後,國民黨與民眾黨籍立法委員提出立法院職權修法、三大法案(憲訴法、選罷法、財劃法)、114年度總預算案刪減等許多爭議性質法案,造成政府施政的困難。2024年4月26日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更是大剌剌的帶領16位同黨籍立委訪問中國,接受負責統戰部門負責人的召見。經由各種新聞媒體的報導,造成台灣國家安定的危機感,遂從青鳥運動開始到逐漸形成大罷免,再次表現台灣意識的覺醒。
寒風細雨中,在街頭上舉著罷免牌的志工,我們必須表達最高的敬意與謝意。(資料照)
在寒風細雨中,街頭上舉著罷免牌大聲演說的或是來回走動的志工,各種年齡層的人都有,我們必須表達最高的敬意與謝意。近幾年來,台灣國民熱心參與政治活動,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跟許多民主自由國家一樣,經過長時間的養生聚息,國民的教育水準提高,才開始體會到政治的重要性。
國家安全、社會安定與經濟繁榮,完全是依靠全體國民的努力。相信這次罷免不適任立法委員的公民運動,能夠在台灣意識再次覺醒的帶動下順利完成,使得立法院恢復正常的運作,從而再一次提升台灣人的國家認同感。
(作者為精神科專科醫師兼任教授)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