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修民
賴清德總統曾在2024年5月31日出席「2024台北國際觀光博覽會開幕記者會」時表示,觀光是無煙囪工業,政府會以觀光立國來推動觀光產業,希望臺灣走進世界,也讓世界擁抱臺灣。本文藉著比較東京馬拉松的機會來談談台灣馬拉松有機會吸引外國跑者來台嗎?
本文藉著比較東京馬拉松的機會來談談台灣馬拉松有機會吸引外國跑者來台嗎?。(作者提供)
推動城市馬拉松現在已經是地方推展觀光的主力。基本上全世界只要叫得出名號的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馬拉松,不管是倫敦、紐約、柏林或是日本的東京、大阪、京都、金澤都有,透過城市馬拉松帶動國旅甚至外國觀光客來這個城市跑步。
一個馬拉松為42公里,通常都足夠把一個城市最經典的景點大秀給外來的跑者,而馬拉松花費一天的活動不只只有報名費而已,國外的跑者飛來本地,帶來的商機還有機票、飯店與吃飯等,基本上、就跟多數馬拉松報到處會選在當地的會展中心一樣(例如東京馬拉松跑者的報到地點就是在東京最大的展會中心-台場的Big Sight),舉辦一個城市馬拉松帶來的觀光效益跟展會活動是一樣的。
筆者繼抽中2018年抽中東京馬拉松後,相隔7年後再次抽中了東馬。東馬是筆者第一個日本馬,在這7年之間又跑了大阪、京都、金澤與北海道,深刻感受到日本城市舉辦馬拉松跟台灣真的大大不相同。
東京馬拉松路線從新宿的東京都廳(市政府)開始、這點倒是跟台北馬拉松一樣。之後的路線一路往西跑,經過東京巨蛋後到須田町往上到秋葉原後折返,在日本橋後往西到淺草的雷門與晴空塔,折返往南到富岡八幡宮後再回到日本橋,之後南下經過銀座至東京鐵塔再北返回東京車站的終點皇居前。
東京馬拉松起跑點 – 新宿督廳前 。(作者提供)
如果對東京旅遊熟悉的朋友看到這個路線大概就知道,基本上這個路線幾乎把東京最著名的景點一網打盡。
而不只是東京主辦單位的用心而已,東京居民也是非常用心的參與這個活動,在路線經過的沿路,不管是官方的防衛省(日本國防部)出動了防衛省交響樂團演奏,或是東京中小學出動樂隊,甚或是居民一路的觀看與加油打氣,整個42公里的路線基本上找不到一處沒有觀眾的地方,東京居民對此的重視由此可知。
日語中的一期一會
而這樣把整個城市觀光結合馬拉松吸引外國觀光客,在日本不是只有東京如此豁盡全力,而是所有的日本城市都如此。
在日本城市主辦單位眼中,這次來本地參加的外國跑者,很可能這一生當中只來這裡一次,故要拿出最大誠意來對待,這就是日語中一期一會的意思,而日本城市舉辦的馬拉松就是這句意思的體現。
筆者2019年參加京都馬拉松時,主辦單位特別用心對於台灣來的跑者特地用繁體字紀錄了感謝文字。(作者提供)
上圖就是筆者2019年參加京都馬拉松時,主辦單位特別用心對於台灣來的跑者特地用繁體字紀錄了感謝文字。
看完了日本各地是如何利用馬拉松推動觀光之後,再回頭看台灣最大的指標台北馬拉松路線,我們可以發現,如果把環東大道上面也算河濱的話,整個賽道幾乎有一半都在河濱上,許多台北想要推出給外國觀光客的景點都不在裡面,更不用說河濱與高架橋中哪來的加油聲。
不管中央或是地方政府老是強調要發展觀光,但結果卻是連假時,機場出國人潮洶湧,國旅乏人問津,連國人自己都不想留在國內觀光(台灣跑者很愛往日本跑馬拉松),更不用說如何吸引外國人? 大家應該好好思考辦一場嘉年華的馬拉松可能會妨礙你一天的交通,但卻可以帶來巨大的城市觀光行銷效益。
其實大家看東京馬拉松現在舉辦得風風光光,但事實上、東京馬首次舉辦時也經歷過東京居民對於交通管制的疑慮。目前的世界七大滿貫馬拉松中,只有東京最晚舉辦,甚至比去年才剛加入的雪梨還要晚,原因就是當年也是許多東京居民反對在交通繁忙的東京街道封街一天。
所幸當時的東京都知事(市長)石原慎太郎獨排眾議,他不愧是寫日本可以說不的愛國人士,堅信為什麼其他城市如紐約、倫敦、柏林都做得到,為什麼東京就辦不成? 在他的堅持下,不但把東京馬拉松成功做起來比肩上述城市,連帶的大阪、京都都跟著東京腳步開始辦理城市馬拉松。
那台灣呢? 還在維持讓把跑者圍在河濱的觀光馬拉松或是要等紅綠燈的路線嗎?
(作者為科技專欄作家)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