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索
稀土元素是指元素週期表中的 17 種金屬,包括鑭、鈰、釹等,雖然名稱帶有「稀」字,但實際上其總量並不稀少,而是因為分佈分散、提煉困難,才使其成為戰略資源。稀土具有獨特的磁性、光學與催化性能,因此被廣泛應用於高科技產業,尤其是電動車、風力發電、半導體與軍事設備等領域。在全球綠能轉型與科技發展趨勢下,稀土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並成為各國競相掌控的關鍵資源。
稀土具有獨特的磁性、光學與催化性能,因此被廣泛應用於高科技產業。圖為稀土礦場裡的礦石。(路透檔案照)
台灣作為全球科技重鎮,對稀土的需求主要來自電子、通訊與綠能產業。半導體製程中需要稀土製成高效能磁石與特殊材料,而液晶顯示器、LED、光纖通訊等也仰賴稀土元素來提升光學與導電性能。
此外,電動車產業對高性能永磁體的需求日益增加,稀土材料成為馬達核心技術之一。風力發電機也依賴稀土製成的強力磁鐵,提高發電效能。然而,由於台灣缺乏本土稀土礦源,長期依賴中國、日本等國的進口供應,使得供應鏈存在高度風險,急需發展替代方案。
法日合推稀土回收計畫 投資1億歐元明年完工
法國與日本近期合作推動稀土回收計畫,在法國西南部拉克(Lacq)興建大型稀土回收工廠,預計 2026 年完工,每年可回收 800 噸磁體,生產 620 噸稀土氧化物,占全球需求的 15%。該計畫獲得法日政府支持,投資總額超過 1 億歐元,並與汽車產業建立長期供應鏈,以降低對中國稀土的依賴。這座工廠不僅提升了稀土資源的再利用效率,也展現歐洲與日本在戰略資源供應上的自主布局,成為全球稀土回收產業的重要示範。
法國與日本近期合作推動稀土回收計畫,以降低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圖為中國境內稀土礦廠。(路透檔案照)
台灣近年來亦積極投入稀土回收技術研究,並開始探索「城市採礦」模式,從廢棄電子產品與工業廢料中提取稀土元素。然而,相較於法日的大型回收計畫,台灣目前的回收技術與產業規模仍處於初步發展階段。未來,台灣可借鑑法日合作經驗,加強產官學研發合作,建立完善的稀土回收產業鏈,並透過國際合作引進先進技術與設備。
台灣回收技術與產業規模 仍處於初步發展階段
此外,政府應提供政策與財務支持,鼓勵企業參與回收產業,並制定稀土回收標準,以提高回收率與產業競爭力。唯有透過自主回收與供應多元化,台灣才能有效降低對進口稀土的依賴,確保關鍵產業的長遠發展。
(作者為自由業)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