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于函
2025年1月21日,嘉義大埔發生的大地震重創鄰近地區,其中台南楠西區災情尤為嚴重,受損建築超過4100棟,被列為紅、黃標危樓的戶數逾2000戶,高雄甲仙區亦受波及。然而,台南市政府展現了令人驚嘆的應變效率。在中央未編列特別預算的情況下,震後不到兩個月,已有1700多戶收到慰問金,重建撥款超過8000萬元,且金額仍在持續增加,顯示出地方政府的積極作為與執行力。
針對「0121」地震災後復建,台南市府採取「單點申請,專人送件」方式,第1筆房屋修繕補助款項已於3月13日入帳。(台南市府提供)
相較之下,花蓮0403震災的復原進展卻顯得緩慢。該次地震受災戶約1900戶,數量少於台南,但自2024年4月至今,耐震補強工程尚未完成,許多災民未獲補助。直到本月底,花蓮縣府才宣布預撥資金修繕集合住宅。然而,災民在外漂泊近一年,仍無法確定何時能返家,生活陷入長期不安。與此形成對比的是,花蓮縣府對產業補助卻動作迅速,透過立委爭取經濟部補助石材業、交通部支持旅遊業,甚至邀請新北市里長與清潔隊員赴花蓮消費。此舉引發網友質疑,認為縣府只在「樁腳」受災時積極作為,形同政策綁樁,忽略一般災民需求。
花蓮縣議會1月舉辦0403地震善款專案會議,針對縣府善款委員會災後只開3次會,無法回應災民需求,要求增加開會次數、即時處理災民需要。(資料照)
反觀台南,市長黃偉哲以實際行動帶頭救災,捐出一個月薪資發起募款。在中央補助尚未到位前,市府即動用資源推出產業救助。例如,針對水果之鄉楠西的果農,提供貨櫃屋租賃補助,讓房屋損毀的農民能安置於農地附近,繼續照顧果樹。此外,台南山區多為透天厝,水塔損壞頻發,市政府首創相關補助,市區有師傅知道消息,也願意上山協助修繕,確保震後未出現大規模停水,充分展現對民生的細膩關懷,堪稱震災應變的典範。
更值得一提的是,台南市近期宣布,未貼危險標籤的受損戶,只要證實房屋損壞(如水管、馬桶、門窗等),即可向公所申請一定上限的補助。這些政策於震後兩個月內迅速公布,且免除民眾自行聘請技師評估的負擔,由市府聯繫公會提供免費評估服務,再依損壞程度動用善款與公款補助。相較之下,花蓮災民需自行尋求技師協助,效率與便利性明顯不足。
「0121」地震造成台南東山龍眼焙灶受損,台南市長黃偉哲前往勘查,指示彙整資料向中央爭取經費加速復建。(台南市府提供)
台南市府的高效應對,使這場五年來台灣損毀戶數最多的震災未進一步惡化,災民得以快速重建生活。雖然中央因立院刪減預算而行動較晚,但在市府打下基礎後,仍能接續加強支援。
台南經驗證明,地方政府的迅速決策與務實作為,能有效減輕災民困境,值得花蓮及其他縣市借鏡。尤其在資源有限時,優先保障民生而非特定產業,更能贏得民心,體現治理的溫度與智慧。
(作者為東部民眾,建築從業人員)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