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當心「心理戰」!

◎ 沈伯洋

過去,我的研究主要圍繞「輿論戰」(認知作戰),分析中國如何透過假訊息、陰謀論,滲透台灣社會、影響民眾輿論。去年,我開始聚焦「法律戰」,研究中國如何在國際上弱化台灣主權、擴張自身的執法權限,並運用法律作為工具,達到政治目的。金門水域的主權爭議、傅崐萁團員赴港後遭中國逮捕,都是具體案例——這不只是法律問題,而是台灣當前的「送中」時刻。

然而,台灣較少關注的是中國「三戰」策略中的最後一環——「心理戰」。

中國正對台灣發動「心理戰」,透過對特定人士無休止的抹黑攻擊,成功轉移公共議題焦點。圖為國民黨日前召開記者會,質疑「曹興誠及黑熊學院疑遭紅色勢力滲透,試圖發起大罷免搞爛台灣民主」。(資料照)中國正對台灣發動「心理戰」,透過對特定人士無休止的抹黑攻擊,成功轉移公共議題焦點。圖為國民黨日前召開記者會,質疑「曹興誠及黑熊學院疑遭紅色勢力滲透,試圖發起大罷免搞爛台灣民主」。(資料照)

心理戰與輿論戰不同。輿論戰的目標是影響民意,改變大眾對台灣與中國的認知;而心理戰則是針對個別政治人物、軍人、決策者等,施加精神壓力,使其懷疑自身、失去行動力,最終被迫陷入防守、無法有效推動原本的議程。心理戰的核心手法並不是辯論政策,而是透過無休止的個人攻擊,讓決策者陷入疲於奔命的狀態,無暇專注真正重要的事務。

這樣的戰術並不新鮮。過去幾年,中國針對香港民主派、澳洲國會議員、美國政府官員,都發動過類似的心理戰手法包括先針對目標人物展開密集抹黑,使其信用受損、在社會上孤立,接著轉移媒體焦點,讓被攻擊者不斷應對莫須有的指控,而無暇處理實質議題。這類攻擊往往帶有「無解的指控」——當受害者試圖澄清時,抹黑者便轉而指責對方「顧左右而言他」;當受害者憤怒回應時,又被批評為「氣急敗壞」;當受害者選擇沉默,則被解讀為「默認」。最終,受害者的形象不斷被削弱,而真正的公共議題則被成功轉移焦點

這樣的模式,如今正在台灣上演。

針對藍白、新黨與中共提出房產、綠卡、學歷造假、美國間諜等指控,立委沈伯洋秀出證據反抹黑。(記者塗建榮攝)針對藍白、新黨與中共提出房產、綠卡、學歷造假、美國間諜等指控,立委沈伯洋秀出證據反抹黑。(記者塗建榮攝)

在短短三週內,國民黨、民眾黨、新黨與共產黨四合一攻擊,對我發動了鋪天蓋地的心理戰。這些攻擊並非針對我的政策立場,而是毫無邏輯的個人攻擊——編造不存在的房產、指控我持有美國綠卡、質疑我的學歷造假、說我是美國間諜,甚至散播「黑熊學院計畫攻擊台積電」的荒謬謠言。這些標準的「中國敘事式指控」沒有任何事實依據,但卻佔據了媒體版面,使真正的公共議題被掩蓋。

這類手法的目的十分明確,除了施加壓力,也順道帶動輿論,讓真正的爭議消失。這三週內,李彥秀的房產問題、徐巧芯丈夫的賭博案、凌濤的性騷擾疑雲、傅崐萁帶團赴港後團員遭中國逮捕、花蓮的查水表爭議,乃至於葉老師被暴力架走的事件,都被成功模糊焦點。

個人事小,台灣事大。接下來的大罷免行動,心理戰必然會被大量使用,攻擊對象也將擴大到領銜人、志工、協助團體,甚至是每一位願意參與的公民。台灣過去較少面對如此系統性的心理戰,因此社會對此並不熟悉,許多人可能會因此感受到壓力、甚至自我懷疑。但我們必須認清這場戰爭的本質——這是一場心理戰,而心理戰的破解方式,就是讓個人不再是單獨的個人,而是更大的集體。

心理戰的破解方式,就是讓個人不再是單獨的個人,並凝聚更廣泛的公民力量,讓攻擊無法集中在個別人士身上。圖為「山除薇害」批國民黨用政治勢力肉搜公民,將會長出更多的「阿美」。(取自「山除薇害」臉書)心理戰的破解方式,就是讓個人不再是單獨的個人,並凝聚更廣泛的公民力量,讓攻擊無法集中在個別人士身上。圖為「山除薇害」批國民黨用政治勢力肉搜公民,將會長出更多的「阿美」。(取自「山除薇害」臉書)

接下來要注意的:第一,凝聚更廣泛的公民力量,讓攻擊無法集中在個別人士身上,使心理戰的效果被削弱。第二,當媒體焦點被轉移時,我們應該警覺,並主動將討論拉回真正重要的議題:「國民黨與民眾黨不願面對的爭議是什麼?」第三,參與罷免、改革的公民,需保持心理韌性,不陷入無謂的自我懷疑,並照顧好彼此的情緒

這場戰役,是中國三戰全面滲透台灣的實驗場。不過,這場戰役,我們不能輸,也不會輸

(作者為立法委員)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