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重華
習近平上台後,以「打貪」為名,展開一連串的政治整肅,許多黨內高官接連落馬,成為這場權力清洗的犧牲品。無論是真正的反貪行動,還是權力鬥爭的手段,這些年來,已有秦剛、李尚福、唐仁健等部長級官員被撤換,如今工信部部長金壯龍也成為第四個被「消失」的高級官員。這場「清理門戶」的行動不僅讓中國政府的穩定性受質疑,更暴露出中共內部權鬥激烈、腐敗根深蒂固的現實。
中國工信部部長金壯龍突遭撤職。(摘自中國央視)
中國近年來強調所謂的「中國式社會主義」,但實際上,經濟發展已經逐步向資本主義靠攏,然而政治體制卻仍是高度集權的黨國統治結構。你能擁有財富與權力,前提是這是「黨」給你的,而非你靠實力爭取來的;「黨」沒有給你的,你不能強求,否則隨時可能遭到整肅。
從習近平的「反腐」成效來看,腐敗幾乎滲透到中國政府的每一個角落,從中央到地方,甚至連國家足球隊的教練都能靠受賄安插球員,這樣的環境下,軍隊與政府組織的貪腐程度更是不言而喻。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閉幕後,中國官方首次披露前外長秦剛「因個人原因」辭去全國人大代表職務。(路透檔案照)
臺灣並非沒有經歷過高壓統治與政客貪腐的歷程,但隨著民主化的加速發展,今日的臺灣已是世界公認的高透明度社會,且擁有完整的言論自由。民眾可以監督政府,媒體可以揭露弊案,司法制度也逐步走向獨立。這些都是中國學不來的地方,因為中共政權的本質就是不允許真正的民主存在,人民不被允許監督政府,媒體更是淪為政權的傳聲筒,社會缺乏制衡,導致貪腐成為無法撼動的結構性問題。
中國與臺灣隔海分治已逾七十年,發展出的政治制度、經濟模式、文化素養早已截然不同。今日的中國,不僅有政治審查、文化審查,甚至連影視劇本、遊戲內容都要經過國家批准,網路上的每一句話都必須實名制,以確保言論受到監控。這種極端的不信任治理模式,反映出中國政府對人民的不安全感與防範心態,與臺灣所享有的自由社會相距甚遠。
事實上,中國與臺灣的距離早已不僅是地理上的,而是價值觀上的鴻溝。即便曾經有一段時間兩岸經貿熱絡,民間交流頻繁,但多數臺灣人對中國的政治體制與社會氛圍並無嚮往之心。中國確實擁有龐大的市場與廉價的物資,然而,卻缺乏臺灣社會的自由、信任與溫暖,更遑論統一的可能。
倘若中國真心想追求所謂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那麼首先要做的不是軍事威脅與政治逼迫,而是完成真正的民主化改革,消滅系統性的貪腐,建立一個值得人民信任的政府。否則,任何統一的論述都只是空談,徒增兩岸人民的距離罷了。
(作者為軍人)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