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明輝
習近平日前召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會議的時機和背景耐人尋味。在美中貿易戰和內部經濟問題交織情況下,中共試圖透過這場座談會安撫市場,緩解「國進民退」憂慮,並向民營企業釋放政策支持訊號。然而,座談會也凸顯中國經濟內功不足,尤其是在科技產業、全球競爭力以及內需市場的脆弱性。
北京一家購物中心螢幕,播放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握手的新聞。(路透)
川普政府在二〇二五年上台後,持續對中國科技產業發動制裁,限制中國企業獲取先進半導體和關鍵技術。此外,全球供應鏈重組,使得中國過去依賴的外需模式受到挑戰。與此同時,中國內需市場疲弱,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投資與消費信心不足,導致經濟成長動能減弱。更嚴峻的是市場對於「國進民退」的擔憂並未隨這場座談會而消除。
自習近平上台以來,國企在經濟的主導地位不斷提升,民營企業則面臨監管、資金緊縮等問題。阿里巴巴、騰訊等領導廠商在過去幾年受到嚴格監管,影響市場信心。即使習近平在座談會上強調支持民企,企業家們仍然難以確信是否真正政策轉向,或僅是短期的政策宣示。
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在座談會直言,中國科技業的表面繁榮無法掩蓋內部技術弱點,提醒企業家不要被短期市場成長所迷惑而忽視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雖然中國在自動駕駛、電動車、半導體等領域取得進展,但仍嚴重依賴外國技術,尤其在先進製程晶片、EDA設計軟體、核心材料等關鍵領域。
華為創辦人任正非認為,未來五年將是中國科技產業的生死關頭。(路透)
任正非認為,未來五年將是中國科技產業的生死關頭,華為已經啟動「備胎計畫2.0」,希望能在二〇二八年前達成關鍵技術自主化率超過百分之七十。中國科技產業的「內功不足」並非近期才顯現,而是多年來過度依賴政府補貼所累積結果。例如,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雖在補貼政策推動下迅速發展,但核心電池技術在高能量密度與快充技術等領域仍然落後國外競爭對手。此外,中國雖然大規模投資半導體產業,但在先進製程仍然難與台積電匹敵。這種「表面繁榮」模式在全球科技競爭愈演愈烈背景下,顯得尤為脆弱。
美國《紐約時報》報導指出,習近平的經濟政策正在扭曲全球經濟,導致世界各國不得不為中國的錯誤買單。中國原本應該透過提高家庭收入與消費來減少對出口依賴,但政府選擇大規模基礎建設與房地產投資模式,導致中國經濟嚴重依賴房地產市場而形成資產泡沫。習近平在二〇二〇年開始打壓房地產產業試圖削減泡沫,但反而引發房地產市場蕭條。由於許多中國家庭的財富高度集中在房地產,當市場持續低迷時,消費信心也大幅下降並削弱內需。
中國政府透過大規模補貼,使得電動車產業在短時間內崛起,甚至具備滿足全球三分之二需求的生產能力,產能過剩問題嚴重。(美聯社)
同時,中國的製造業產能過剩問題愈發嚴重,以汽車產業為例,中國政府透過大規模補貼,使得中國電動車產業在短時間內崛起,甚至具備滿足全球三分之二需求的生產能力。然而,中國內需市場並未同步成長,導致全球汽車市場受到中國產能過剩衝擊,讓全球貿易格局變得更加脆弱。
要真正走出困境,中國需要進行經濟改革,放寬對民營企業限制,建立更市場化、法治化經濟環境。然而,習近平對這類改革抱持保留態度,依然堅持以國家主導方式應對經濟挑戰。未來中國可能面臨更大風險,而全球也將受到牽連。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