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菌先生
在台灣政治的歷史中,地方派系的影響力一向不容小覷,而與特定家族緊密相連的政治生態,更是讓人深感憂慮。
雲林張家在地方政治中扮演的角色,顯示出這種世襲性與家族權力的延續。當隸屬張家班核心的張永成即將由「全國農會總幹事」的位置屆齡退休,而張榮味的兒子張鎔麒早被安排進入台中市政府,這不僅是資歷的洗刷,更是對後繼者的一種安排,這樣的情況令人不禁思索其背後的政治意圖與影響。
前雲林縣長張榮味(中)創立雲林張派,其勢力已擴充至全國農、漁、商界。(資料照)
張家對於農業資源及農會的控制,不僅是對地方資源的壟斷,實則也是對農業政策制定的重要影響。農會作為農民在政策上的「分配資源」機構,若由地方家族控制,將可能使得農業政策偏向於家族利益,因其掌握中央資源的「分配權」,因家族利益導向,故農會系統變得無法反映廣大農民的真正需求。這種現象不僅會導致資源的不公平分配,還會使政策的透明度及公正性受到挑戰,甚至經常因一己之私,而遭誤導人民對中央政策的理解,最終損害整體農業發展構想。
張家在政治版圖佈局的野心與企圖不止於雲林。他們試圖從地方擴展影響力至全國,甚至涉及到新北市長、副總統等更高層次的政權。這些計劃顯示出,張家不滿足於目前的地方權力,而希望在全台灣根深蒂固,這種「地方王國」的構想將會進一步加深台灣在政治上的家族化及世襲化,阻礙政治的多元發展與民主進程。
對於民眾而言,應該認識到這種地方派系的影響。對於張家這樣的權力集中現象,台灣人民需發揮民主思維,自覺地質疑並抵制這些試圖搶奪公共資源的家族權力安置。選舉是民眾行使民主權利的重要環節,選民應更加關注候選人的背景及其政策,而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承諾上。同時應積極參與社區事務,提高對地方政治過程的關注與監督。
應對這種政治危機,除了參與投票外,還應注重公民教育,增強政治意識,讓更多的年輕選民了解政治的責任及其重要性,並鼓勵勇於挑戰傳統派系的年輕人參與政治,支持透明、公正的選舉制度。
雲林張家的野心若不受到有效的制衡,將可能造成地方資源的壟斷及政治的不健康發展。因此,唯有透過民主力量的發揮,才能確保政治的多元化及公共資源的公平分配,避免台灣在地方派系的壟斷下陷入危機。
(作者為政治幕僚)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