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名家分享~KG Instruments Taiwan 路得提琴》114年音樂系術科考人數創新低

雖然少子化是事實, 但用比較簡單的話來說, 大學報考人數只少了20-23%, 但音樂科系卻少了55%, 代表少子化並不是主要原因。 我認為其實古典音樂的市場, 不但沒有受到少子化影響, 反而市場變的更大, 特別是提琴市場, 現在可以說是台灣提琴市場, 幾十年以來最高峰的時期。

◎KG Instruments Taiwan 路得提琴

今年的音樂的術科考, 人數又創了新低, 比起20年前的高峰時期, 整整少了55%, 從1600多人報考, 跌到今年的最低點700多人。

大學術科考試歷年報名人數統計。(取自貼文)大學術科考試歷年報名人數統計。(取自貼文)

多數人認為, 就是受到"少子化"跟"不景氣"的影響, 這聽起來好像都很有道理, 但我想用我的角度, 來聊聊關於音樂系招生不足的原因。

我先說答案, 因為學古典樂已經"不賺錢了"。

雖然少子化是事實, 但用比較簡單的話來說, 大學報考人數只少了20-23%, 但音樂科系卻少了55%, 代表少子化並不是主要原因。

我認為其實古典音樂的市場, 不但沒有受到少子化影響, 反而市場變的更大, 特別是提琴市場, 現在可以說是台灣提琴市場, 幾十年以來最高峰的時期。

所以, 不是學古典音樂人的變少, 只是學古典音樂還願意去讀專業"音樂科系"的人數變少。現在全國各縣市, 學校成立提琴社團的比例非常高, 您可觀察, 現在各縣市的提琴專賣店還在增加中, 且提琴的品項越來越精緻, 歐美進口品牌也越來越多, 樂器行的老闆, 也慢慢從以前的"外行商人", 變成專業音樂或製琴科系畢業的老闆, 這些都是提琴市場還在擴大的指標。

專業學音樂的人口變少, 主要是多數家長對"學古典音樂"這件事的心態已經改變了。因為音樂系畢業大約在20幾年前, 就業市場早已經飽和, 現在幾乎沒有人願意把小孩送進一條相對其他科系來說, 很窄的就業道路的科系, 培養費用高, 且難轉行, 現在專業音樂市場的競爭, 現在就算是留歐美音樂博士回國, 要到國小去兼職都非常的困難。

現在培養一個留歐美的音樂博士, 行情約在1000萬+, 除了經濟狀況相對富裕的家庭, 他們通常不太在意將來的就業問題, 但更多數家長, 幾乎都在孩子國中階段就退出音樂班, 剩下還有一大部分學生, 也不是真的想學音樂, 只是因為學業不好, 能選擇也不多, 都讀了, 就乾脆把他讀完。

當然也有一些家長, 嘴裡說要邊走邊看, 打著要看孩子有沒有興趣的口號, 但有趣的是, 這個族群, 只要孩子的成績下滑, 幾乎馬上放棄音樂, 好好讀書去了, 通常是在國中二年級左右, 其實心中想的, 就是孩子功課一定要不差的前提, 才能看興趣 。

所以看這個局勢, 報考音樂系所人數的比例還會繼續探底, 因為台灣古典音樂專業這條路, 早已經飽和。

歐美的古典音樂市場在幾十年前已經完整走完一次循環給我們看。圖為NSO國家交響樂團2週7城的歐洲巡演行程,(資料照)歐美的古典音樂市場在幾十年前已經完整走完一次循環給我們看。圖為NSO國家交響樂團2週7城的歐洲巡演行程,(資料照)

我預測最後一定是跟歐美一樣, 學古典音樂, 在專業跟業餘領域, 會是一刀切, 市場上不是演奏超強的專業人士, 不然就是業餘愛好, 而台灣目前的進程, 是剛好走到一半, 有一大群中間的人, "上不去也下不來"。

但我覺得, 這些都是過渡時期, 歐美的古典音樂市場在幾十年前已經完整走完一次循環給我們看, 台灣古典市場的下一步, 我認為大概跟歐美會一樣, 會讀的只剩下真的有興趣, 跟真的有天份的學生, 也就是M型化。

但說真的, 我很高興看到這個情況, 因為我每年看到很多音樂科系的學生, 還沒畢業就知道準備要轉行了, 如果對古典音樂沒興趣, 就應該嘗試發掘自己其他的興趣, 而不是搞不清楚方向的學習, 也希望台灣的古典音樂環境會越來越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KG Instruments Taiwan 路得提琴臉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