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秀敏
首先,我們應該更精準地定義問題,這並非台灣整體的「護理人力荒」,而是「醫院護理人力荒」。從衛福部照護司的護理人力監測數據來看,截至114年1月底,總執業護理人數達19萬3,552人,比113年同期增加3,293人;其中醫院護理人數為12萬31人,僅增加1,292人。數據顯示,護理人力並未減少,而是進入了更多元的執業場域,如長照機構、中西醫診所、航空業、保險業,甚至科技與醫療結合的新興產業。
護理專業人才的就業選擇日趨多元,醫院不再是唯一的執業場域。(資料照)
護理人力流動趨勢:職業選擇變廣,醫院不再是唯一選項
根據最新統計,全台目前約有:408家獨立型個人設置的居家護理所、5114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23,420家診所(112年度統計資料)。這些數據顯示,護理專業人才的就業選擇日趨多元,醫院不再是唯一的執業場域。許多護理師選擇進入工時較規律、工作壓力相對較低的環境,如長照場域、診所、企業健康管理、科技醫療應用等。此外,航空業、保險業 也積極招募護理人才,顯示出護理師的專業能力已被廣受肯定、並廣泛應用於跨領域發展。
醫院護理人力短缺的核心問題
如何讓護理畢業生願意進入醫院工作?如何讓在職護理師願意持續留在醫院?這牽涉到兩個關鍵議題:「攬才」與「留才」,而這不僅是醫院的責任,政府與學界也應共同合作解決。
1. 用人單位(醫院)的責任:薪資、福利、職場氛圍
薪資問題:近期有醫院為吸引新人,提供年薪80-100萬,但護理師最關心的「基本薪資」仍偏低,約落在30,000-32,000元,而實際薪資(含津貼)多數落在40,000-45,000元,相較於藥師薪資高出護理師30%的現況,仍有待改善。
福利與休假:有醫院護理師每月僅休6天,低於勞基法規範的8天,工作與生活失衡,是導致護理人員離開醫院的重要因素之一。
嘉義基督教醫院每週兩次推出「五餅二魚分享車」,藉由分送點心飲料,讓忙碌中的護理人員感受到溫暖。(嘉基提供)
護理站的管理氛圍:醫院內部的領導管理模式也影響護理師的留任意願,當護理人員在職場中感受到尊重、有成就感,並有適當的職涯發展機會,才更願意長期投入。
2. 政府政策支持
政府已推動「護理人力整備12項策略方案」,其中包括:三班護病比標準、提供醫院獎勵措施鼓勵增聘護理人力、114年度編列66.85億元,持續改善醫院護理職場環境、已撥付38.12億元直接獎勵夜班護理人員等,這些政策的目標在於吸引與留任醫院護理人力,並提升整體醫療韌性。
學界的角色與對策:強化護理人才培育,達到教考訓用合一
除了政府與醫院的努力,學界在護理人力培育上也有重要責任,特別是在強化護理教育,讓護理學生畢業後具備即戰力,順利進入醫院就業,包含:
1.提升護理學生的證照通過率:強化基礎護理學科教育,優化考試準備策略,提高護理師國考通過率。
2.增進職場適應能力:強化臨床實習與醫院合作機制,讓學生在學期間提前熟悉醫院環境,縮短學用落差。
3.培養跨領域能力:隨著醫療科技發展,學校應強化護理學生的AI應用能力、跨專業合作力、問題解決能力,讓學生具備更廣的職場競爭力。
4.提升護理專業價值與社會認同:學界應積極與媒體合作,推動護理職業價值的社會認同,讓社會了解護理師的重要性,進而提升其職場地位與待遇。
護理人員高壓工作,常造成工作與生活失衡。圖為全國護理健走日,台南市有逾200名護理人員及民眾在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開步走。(記者劉婉君攝)
結論:打造更具吸引力的醫院職場環境
台灣護理人力並未減少,而是進入了更多元的就業市場。然而,醫院護理人力荒問題仍需從薪資、福利、職場管理等方面進行改善,政府也應持續透過政策支持,提升護理職場環境。同時,學界應積極培養具備現代醫療需求的護理人才,以縮短學用落差。唯有透過醫院、政府、學界的共同努力,才能讓更多護理人才願意投入醫院,進而改善醫院護理人力短缺的問題。
(作者為弘光科技大學護理學院院長)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