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應然
健保已30年,讓台灣社會在安定中成長,不會因病而貧,因貧而病,以前因重病需要賣房、偷搶的事幾乎已不存在。然而在政府及民眾無後顧之憂的總額給付制度之下,儘管民眾滿意度90餘%,國際評比就醫滿意度也連續7年奪冠,血汗醫界卻仍哀鴻遍野,何以致之?
想當然爾,若要提升總額增加醫療投資給付勢必要提高保費,不利廣大的選民,因此在選票考量,30年來不論黨派,任何政府都沒有對這個高滿意度的政策做出改變,以免得罪選民失去政權,所以儘管醫界哀號不斷,醫師光環不斷滑落,健保總額政策依然不動如山。如今積弊呈現,急診塞爆、五大皆空、護理人力大量流失,醫院降載,空有病床但無照顧人員可供住院,弊端已生,引來急診醫學會發文求救,健保署也兩度召開全國醫界會議求解,究竟如何是好?
近期部分醫院出現急診壅塞情形,示意圖。(資料照)
急診壅塞來自兩個因素,一是輕病不經轉診直接掛號,一是急診待床無法入院,既然現況是衛福部已經宣布兩年內不提高健保費率,健保給付無法再提高,醫界勢必自求多福,衛福部之前已經打消掛號費上限開了一扇窗,醫院應該要提高急診掛號費,以價制量,特別是對檢傷分類屬於輕症的患者,應該藉此引導其至基層診所看診。至於無護理人員可開床的窘境,建議政府運用超收的幾千億稅收,提高護理人員待遇,加薪不要只給夜班人員,應普及日夜班護理人員,以免厚此薄彼引發不平,更應該逐年加薪,增加繼續任職的誘因。
另外,以醫院個別總額限制醫院的服務申報量,卻要求醫院提供不限制的服務量,也不限制病患的使用量,這對醫院傷害很大,如果取消有其困難,至少在急診的服務量不應該納入醫院總額,讓醫院可以加強投資急診的人物力,許多同樣實施全民健保的先進國家之醫院,在當年醫院總額用完時可以停止提供服務,但急診是繼續開放的,因為急診是一個緊急處置的必需品,不能隨意停止,醫院總額即使用完,尚可獲得政府以額外預算行政撥補,否則醫院一定會想辦法減少對民眾的服務量,不斷產生人球事件,民怨將起。
有言,現在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反對黨要求保障醫界點值0.95的提案,執政黨應該可以嘗試借力使力、順水推舟,先以超收的幾千億稅收提高對醫療的投資,以解燃眉之急,然長期而言,仍然應該借重提高保費、分級醫療及提高部分負擔來永久解決。
(作者為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