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民主之盾》國際格局驟變:赴中求學風險與學位認證該全面檢討

◎ 林子堯/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博士班學生

日前教育部表示,因為中國廣州暨南大學自2019年改隸中共中央統戰部後,其辦學目的已經從單純學術目的,改成統戰任務,這裡還包含福建的華僑大學、北京華文學院都是直屬中央統戰部。由於當前國際情勢已經改變,美國白宮最新政策文件已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含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古巴、伊朗、北韓、俄羅斯政府列為外國對手,更早之前美國國會更將這些國家列為「海外敵對勢力(Foreign Adversary)」。當國際情勢正在轉變之際,台灣只能在美中選邊站時,若台灣人還在美國敵對勢力獲取學位文憑,相關認證都有檢討之必要。

教育部禁止我國學校與直屬中國統戰部的北京華文學院、華僑大學、廣州暨南大學進行交流合作、就讀。(資料照)教育部禁止我國學校與直屬中國統戰部的北京華文學院、華僑大學、廣州暨南大學進行交流合作、就讀。(資料照)

當前我國針對中國學歷,最主要是依據《大陸地區學歷採認辦法 》進行認可。但這其實是自2008年馬英九總統為促進兩岸交流以來所開放,目前我國仍承認中國共150多所高等院校。但這些數據從開放以來,除不開放醫學相關領域認證外,其他學校或科系並未被特別禁止。然而,當美中貿易戰以來,許多關鍵機敏性領域,其實都該有所防堵,包含半導體科技、AI、生技、軍工安全等關鍵性產業,若持有中國學歷,來台灣適合就業?或從事學術研究工作?對我國的關鍵性產業技術,特別是核心技術部分,都有外流的風險,不能沒有防堵,此刻正是該全面檢討中國學歷時刻。

除特定領域外,中國的大學院校內部也已經和過去有很大不同。筆者過去曾赴中國做過短期交流,按照毛澤東所說「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有去過中國作深入觀察,對中國現況高教體制當然能有發言權。以筆者去的學校,若屬人文社會科系領域,即便是談政治思想、政治發展,談到許多西方民主理論老師都必須自我言論審查。甚至連自稱公民、公民自主意識等用字都是會被舉報。如今,中共中央宣傳部在2023年宣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成為全國從小學到大學的教材,也就是研讀習近平思想已經是全民運動,對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扭曲相當巨大。台灣學生從小是在相對自由開放民主的環境中,我們不從學校進行政治上的偶像崇拜或思想教條學習,那些國父思想、三民主義課程早就是歷史一部分,中國卻視作珍寶,台灣學生若赴中前沒有相關風險意識,跑去中國念書不只是思想上的困擾,甚至有人身安全隱憂。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從小學到大學的教材,研讀習近平思想已成為全民運動。(圖擷取自搜狐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從小學到大學的教材,研讀習近平思想已成為全民運動。(圖擷取自搜狐網)

再回到台灣內部層面,相較中國對內控管甚深,許多中國學生甚至來台灣念書,還必須要在論文上重申支持一個中國、一國兩制等字眼,甚至是在政治領域的學位論文中,這其實也顯示交流已逐漸失去意義。另一方面,台灣政府給予中國學生來台補助甚多,根據陸委會所列的優惠措施、便利措施便有10幾項,甚至還開放了對中國學生的健保服務,給予中國人優惠福利,然而中國回報卻是加強思想控制、恣意逮捕台灣人、禁止中國學生來台念書等,兩岸既然已如此不對等,缺乏互信基礎上,當然應該回到重新檢討兩岸學術互動的適當性。

美國其實自2021年以來,已經正視中國學生赴美恐當間諜、竊取關鍵技術的相關問題,根據美國國務院數據,「2021年拒絕了1,964名中國學者的簽證、2022年拒絕了1,764名中國學者的簽證」。近期美國國會議員Riley Moore更直接提案應該要禁止中國學生赴美。回頭看看台灣的話,當美國政府強調中生赴美將會造成美國許多機密技術外流,也就是中國已被美國視為學術上敵對勢力,台灣政府若沒有把關、限縮對中國學歷的採計,也就很可能給予學生赴中錯誤訊息,未來恐怕還因此導致學生因為持有中國學歷而無法赴美,這對我國新生代的國際化都有危害。

美國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摩爾提案,國會應立法禁止所有中國公民獲得學生簽證,以捍衛美國國安、創新技術、關鍵基礎設施和個資。(法新社檔案照)美國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摩爾提案,國會應立法禁止所有中國公民獲得學生簽證,以捍衛美國國安、創新技術、關鍵基礎設施和個資。(法新社檔案照)

簡言之,檢討中國學歷採認正是我國當前該面對的課題。從我國內安全到台美關係與兩岸的對等尊嚴,教育部此時檢討中國學歷正是時候,也盼以此降低台灣學生赴中的安全風險,讓兩岸交流更能秉持對等尊嚴的前提下互動。中國政府唯有重新尊重學術自由、降低對言論審查的控制,中國的學生才能重獲美國等國際社會的信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