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熊學院
遇到戰災,一般情況下會呼籲民眾留在家中。
但若居住地成為「熱區」(事故地點與受污染區),我們就必須要轉移陣地,移動至其他安全避難所。
▲ 要怎麼做到「一個都不能少」?
這時,我們可能得以家庭為單位移動。
要如何利用城市中的各種建築來作為隱蔽、並時時保持警戒?
但人多難辦事,該如何適當安排隊伍的行進與組成?
黑熊學院第四屆藍鵲行動大型演訓,考驗戰災環境下的生存力,並搭建大型野戰醫療帳,訓練學員在高壓的環境下,熟悉運用救護技術。 (資料照)
▲ 透過實際演練強化記憶
我們的大型演訓「藍鵲行動」中,就是以這個情境模擬。
事前溝通後,學員會分成好幾個小隊,練習如何在戶外「安全地」移動。
▲ 重心放在隊伍中的「第二人」
我們可以記得幾個原則:
1.尖兵與後衛:
跟登山時的安排有點類似,領路與殿後通常是身強體健的人。
領路者應負起「監視」與「搜索」的責任,壓隊者則確保後方沒有危險。
2.體能較弱者的安排:
可以將體能相對較弱的同伴放在隊伍前段,並同時協助左右兩側、上方的觀察與警戒。
3.特別關注的隊員:
健康有特殊狀況、步行速度最慢的隊友放在第二位,全隊依此人速度前進。
同時,該員須留意第一位領路者的速度是否與主要隊伍同步。
4.建立默契:
除非有緊急狀況,不然行進間應保持安靜。
若有特別發現或狀況更新,應是先建立好溝通手勢傳遞訊息。
5.與牆面的距離:
在熱區行走時應沿著牆面,並與牆面保持 30 公分距離,以防被飛濺的任何物品波及。
【特別留意】
有些資訊在事前就要做好功課,例如:
前往避難所途中,哪些是路上可能經過的危險場所?(如:軍營、關鍵基礎設施包括變電所、大型橋樑等)。
經過開闊地形(如操場)應考慮改道,避免全員行蹤暴露無遺。
學習在危險環境中與親友共進退。(取自貼文)
【移動與偵查時的原則】
小隊在城鎮中移動時,需保持「SLLS」原則確保安全:
第一步「Stop」:
若發現任何狀況,請暫停隊伍活動並降低噪音,專注眼前的狀況。
第二步 「Look」:
觀察周圍的狀況。例如:地上是否有煙頭、足跡等任何有人剛剛待在這裡的痕跡,思考他們是誰?為什麼來這?記錄下來。
第三步「Listen」:
豎起耳朵仔細聽。舉凡交談聲、槍聲、爆炸聲、履帶聲甚至飛機聲,試著分析這些聲音是來自敵方或我方。
第四步「Smell」:
無論是衛生條件、飲食習慣都會影響人的體味,假若是來自他國的入侵者,體味可能與本地人會略有不同,這也能幫助你做環境狀況的分析。
「理論」與「現實」存在一定距離,這是為什麼我們每年都舉辦藍鵲行動。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黑熊學院臉書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