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竊取創新成果 中國AI的假繁榮

◎ 永日

竊取西方技術,捷徑超車的中國AI

中國人工智慧(AI)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近期推出新模型,引發外界關注。然而,其技術突破並非來自自主研發,而是依賴於美國與西方國家長年累積的技術成果。長期以來,中國政府透過間諜行動、企業收購、強制技術轉移等手段,竊取西方智慧財產,以低成本開發相似產品,再以低價競爭,擠壓市場上真正的創新者。這種行徑早在半導體、電動車、5G等領域屢見不鮮,如今AI技術發展亦步上相同軌跡

中國新創公司DeepSeek的AI模型引發全球熱議,然而,其技術突破並非來自自主研發,而是依賴於美國與西方國家長年累積的技術成果。(路透)中國新創公司DeepSeek的AI模型引發全球熱議,然而,其技術突破並非來自自主研發,而是依賴於美國與西方國家長年累積的技術成果。(路透)

AI發展戰略:中共的全球野心

早在2017年,中國政府便提出「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目標是2030年成為全球AI領導者,這不僅是技術競爭,更是中共實現數位極權主義的重要一步。中國企業在國內運用AI監控人民、強化輿論審查,而對外則透過大規模補貼與低價競標,推銷中國製AI技術,使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科技產生依賴,進一步擴展其數位專制影響力。

2024年,中共更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試圖以「負責任AI」之名,將其審查制度與監控技術推向國際,這無異於讓世界接受「AI版的社會信用體系」

「智慧紅利」是假象,技術殖民才是真相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聲稱,中國願意與各國合作發展AI,並幫助開發中國家「共享智慧紅利」。然而,事實是,中國的技術援助往往伴隨著對數據的控制與基礎設施的壟斷。例如,在「數字絲綢之路」計畫下,中國企業在非洲與東南亞提供AI技術與監控系統,實際上卻將當地數據回傳中國,並以技術門檻將這些國家綁入中國的數位生態系統。這種「數據殖民」模式,不僅危害國家安全,也讓受援國難以擺脫中國的控制

中國與各國合作發展AI,幫助開發中國家「共享智慧紅利」。然而中國的技術援助常伴隨著對數據的控制與基礎設施的壟斷。圖為中國協助埃及打造的太空城核心設施,位於開羅以東約30公里處,靠近埃及總統塞西政府正在興建的新行政首都。(路透檔案照)中國與各國合作發展AI,幫助開發中國家「共享智慧紅利」。然而中國的技術援助常伴隨著對數據的控制與基礎設施的壟斷。圖為中國協助埃及打造的太空城核心設施,位於開羅以東約30公里處,靠近埃及總統塞西政府正在興建的新行政首都。(路透檔案照)

AI共產主義,全球科技的隱憂

中國的AI發展並非基於自由市場競爭,而是以國家資本主義模式,透過龐大政府資源扶持特定企業,再以不公平競爭手段攻占全球市場。更嚴重的是,中共的AI發展並非單純的科技競爭,而是一種數位極權工具,從國內監控人民,到國際上輸出「數據極權」,最終目標是建立「AI共產主義」,讓科技成為其意識形態統治的基石。國際社會應警惕中國以AI技術為手段,進一步擴張數位專制影響力,並強化對智慧財產的保護,避免真正的技術創新者被中國的竊取與補貼策略所擊垮。

(作者為自由業)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