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全球戰略

◎ 廖明輝

川普的全球戰略圍繞「美國優先」核心理念,試圖透過經濟、軍事與科技領域的全面布局,確保美國的主導地位,並對抗中國的崛起。在他看來,拜登政府在過去四年的國際政策過於軟弱,導致中國快速擴張影響力,損害美國經濟與安全利益。因此,他的全球戰略強調恢復美國競爭力,重塑國際秩序,並以更強硬手段圍堵中國。

川普的全球戰略圍繞「美國優先」核心理念。(路透檔案照)川普的全球戰略圍繞「美國優先」核心理念。(路透檔案照)

首先,在經濟領域,川普堅持「公平貿易」而非「自由貿易」,認為美國應當重新掌握全球供應鏈主導權。他強調「美國製造」,原因是中國與其他國家透過不公平貿易手段奪取美國經濟優勢。因此,他對中國發動貿易戰,透過高額關稅與科技封鎖來削弱中國的製造與高科技產業,並促使美國企業將生產基地遷回本土。這種戰略也體現在半導體產業,川普認為台灣搶走美國的晶片生意,造成有九十八%的晶片生意都去了台灣,導致美國在科技競爭失去優勢。他放話將透過課徵晶片關稅來施壓台積電在美國設廠,確保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領導地位。

川普0221宣佈OpenAI、軟銀、甲骨文將成立「星際之門」。(美聯社資料照)川普0221宣佈OpenAI、軟銀、甲骨文將成立「星際之門」。(美聯社資料照)

除了經濟競爭,川普的全球戰略也重視科技領域的主導權。他在上任第二天即宣布「星際之門」五千億美元的AI基礎設施投資計畫。目的是讓美國在人工智慧領域全面領先中國。川普認為,未來的國際競爭將不僅限於傳統的軍事與經濟,而是取決於人工智慧的發展與應用能力。因此,他透過大規模投資來強化美國的AI基礎建設,並限制中國獲取先進AI技術與晶片,以防止中國在這場科技競爭超越美國。這項計畫不僅涉及技術領域,更將牽動能源與軍事產業的發展態勢。由於發展AI需要龐大算力資源,而這正是美國意圖掌控的關鍵戰略資源。

在軍事與地緣政治方面,川普的全球戰略聚焦在圍堵中國勢力擴張。他所主導的印太戰略,強調與日本、印度和澳洲進行合作,透過「四方安全對話」(Quad)對抗中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與經濟影響力。此外,他對巴拿馬運河的態度,也反映出他試圖重新掌控全球戰略要地的意圖。在就職演說明確表示,美國並沒有將巴拿馬運河交給中國,而是交給巴拿馬,因此美國應當重新奪回控制權。顯示出川普不僅希望透過軍事聯盟來對抗中國,還計劃從經濟與基礎設施層面,阻止中國在全球擴張勢力範圍。

川普的戰略視野延伸到北美,有意購買格陵蘭。圖為美國太空軍在格陵蘭的皮圖菲克太空基地(Pituffik Space Base)。(路透檔案照)川普的戰略視野延伸到北美,有意購買格陵蘭。圖為美國太空軍在格陵蘭的皮圖菲克太空基地(Pituffik Space Base)。(路透檔案照)

川普的戰略視野甚至延伸到北美與中東地區。他提出購買格陵蘭,認為這片土地擁有豐富稀土資源,對美國的科技產業相當重要。此外,他也暗示加拿大應該納入美國,顯示出他希望透過經濟與地緣政治手段,擴大美國的影響範圍。而在中東地區,則展現與過去美國政府不同態度。表示美國將接管加薩走廊,但強調美國不會派兵,而是透過與盟友合作來確保區域穩定。這項宣示也顯示川普希望利用外交與經濟手段,而非傳統軍事介入,重塑美國在中東影響力。

川普的全球戰略與他的談判風格密切相關。他擅長以極端言論製造談判籌碼,然後在適當時機展現靈活性以獲取最佳利益。例如,他對加拿大與墨西哥施加關稅壓力,要求兩國阻止類鴉片芬太尼與非法移民流入美國,並以暫緩關稅作為交換條件,成功迫使對方讓步。這種「施壓—談判—讓步」的策略,貫穿他的全球戰略核心,無論是在貿易戰、科技戰,還是地緣政治競爭中,都能看到這種談判手法的交互運用。

然而,川普的全球戰略也面臨許多挑戰。首先,他的「美國優先」政策雖然能在短期內強化美國經濟與軍事實力,但長期而言,可能會導致盟友關係疏遠。例如,他因關稅爭議就與歐洲盟友的關係出現裂痕。其次,美中貿易戰與科技戰的持續升溫,可能會加劇全球供應鏈的不穩定,進而影響美國本土企業競爭力。此外,川普雖然強調圍堵中國,但中國也在積極尋求應對策略,例如推動半導體國產化、加強與南方國家合作,這些行動可能會削弱美國的制裁效果。

綜上所述,川普的全球戰略是全方位的經濟、科技與軍事競爭,核心目標是確保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並阻止中國崛起。他的「美國優先」政策,透過強硬的貿易戰、科技戰與軍事聯盟來達成戰略目標。然而,戰略的成敗將取決於美國能否在維持國內經濟穩定的同時,有效整合盟友並應對來自中國反制。未來,川普能否成功讓美國再次偉大,仍需視全球局勢與美國內部政治變化而定。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