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中國電影配額《哪吒2》未中籤 中共刻意操作統戰

◎ 衛重華

《哪吒之魔童鬧海》(簡稱《哪吒2》)在中國取得票房佳績,成功延續前作的影響力,然而,該片卻意外成為中國對台統戰的工具。儘管中國政府與電影業界明知《哪吒2》並未獲選台灣2025年的中國電影配額抽籤,短期內無法上映,卻仍刻意炒作「台灣政府封殺中國電影」的話題,透過媒體操作,試圖影響台灣社會輿論,營造政府「打壓中國文化」的假象。這種手法,無疑是中國文化滲透與輿論戰的一部分,意圖擴大對台灣影視市場的影響力,進一步削弱台灣的文化自主權。

《哪吒之魔童鬧海》(簡稱《哪吒2》)在中國與全球取得票房佳績。(圖擷自微博)《哪吒之魔童鬧海》(簡稱《哪吒2》)在中國與全球取得票房佳績。(圖擷自微博)

台灣對中國電影的進口採取「年度配額制」,即每年僅允許10部中國電影進入台灣市場,並須由電影公司申請,再經由抽籤決定上映資格。

2025年的抽籤結果已於去年11月公布,其中包括第4順位的《深海》與第6順位的《長江三萬里》,但《哪吒2》並未中籤,因此短期內不可能在台灣戲院上映。此配額制並非政治干預,而是台灣文化政策的一部分,旨在確保本土影視產業的發展空間,避免中國電影全面占據市場。

此外,若中國電影獲得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或最佳導演,或是在四大國際影展(奧斯卡、坎城、柏林、威尼斯)競賽單元獲獎,即可繞過配額限制直接上映。《哪吒2》若想進入台灣市場,唯有透過這些管道,或等待日後於串流平台上架,並無其他特殊待遇可言。中國電影公司與媒體對此規則了然於心,卻選擇迴避事實,刻意引導輿論,製造台灣政府干預的錯覺。

中國媒體與官方刻意營造「台灣民眾期待《哪吒2》上映」的假象,並透過特定的台灣籍人士表達「希望能在台看到這部作品」,這些受訪者大多是長年旅居中國的台灣人,與台灣本地觀眾的真實聲音相去甚遠。然而,這類訪談卻能在中國媒體的大量轉發下,塑造成「台灣社會普遍支持中國電影,卻遭政府阻擋」的印象。

此外,國台辦發言人也在例行記者會上公開表示,台灣應開放中國電影上映,甚至暗示台灣政府刻意「封鎖中國文化」,這種言論忽略了台灣的電影配額制度,完全是政治操作,目的在於對台施壓,企圖削弱台灣文化政策的正當性。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說,中方一貫支持兩岸開展「正常的、合法合規」的電影交流活動。 (翻攝直播)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說,中方一貫支持兩岸開展「正常的、合法合規」的電影交流活動。 (翻攝直播)

這種輿論戰手法並非首次出現,事實上,中國長期對台灣採取「文化雙標」策略,一方面批評台灣文化部曾表示要發展本土動畫、超越日韓動漫,嘲諷台灣影視產業無競爭力,另一方面卻透過《哪吒2》等電影,積極營造「台灣人熱愛中國文化」的敘事,試圖塑造中國影視產業在台灣的主導地位。

這種手法旨在削弱台灣文化自信,讓民眾認為本土影視產業無法與中國競爭,進而對中國影視產業產生依賴感,最終為「兩岸文化融合」鋪路。當台灣市場對中國影視產業的依賴加深,未來政策的主導權將逐漸向中國傾斜,這正是中國文化統戰的終極目標。

面對這樣的統戰操作,台灣社會應保持高度警覺,政府應加強資訊透明化,確保民眾理解中國電影配額制度的公平性與正當性,避免落入中國話術的陷阱。此外,台灣應積極發展本土影視產業,加強政策支持,鼓勵台灣動畫、電影參與國際影展,拓展全球市場,提高文化競爭力,確保台灣在國際影視產業中擁有足夠的發言權與影響力。

同時,台灣社會應提升對中國文化戰略的辨識力,避免讓中國透過電影、媒體等軟性文化手段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確保台灣的文化自主權不被削弱,維護自身的文化主體性。

(作者為軍人)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