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命運的警鐘:當科技成為利益戰場,中國精英為何接連「閉嘴」?

◎ 下民之辟

據報導,中國改革創新前沿的智囊之一—李鋒,在2025年1月27日春節休假期間,於游泳時不幸溺亡,經急救無效猝然離世。家屬對外僅稱其死因為「意外」,卻掀起外界對中國科技界精英接連神秘死亡的種種質疑與揣測。

上海華略智庫高級合夥人兼自貿區港首席專家李鋒,今年春節期間意外死亡。(圖擷取自網路)上海華略智庫高級合夥人兼自貿區港首席專家李鋒,今年春節期間意外死亡。(圖擷取自網路)

中國近年出現一系列「意外」死亡案件,從經濟專家李鋒到軍用AI專家馮暘赫、從曠視科技首席科學家孫劍到商湯科技創辦人湯曉鷗猝死,無不讓人瞠目結舌。這些本該為國家帶來技術突破與創新活力的青年才俊,卻在關鍵時刻陸續倒下,官方輕描淡寫的「意外」解釋,無疑是極權政權用以遮掩內部權力鬥爭與利益輸送的冰山一角

事實上,這種連環「意外」絕非偶然。中國當局高喊著「科技自立自強」,大舉斥資扶植各種國家重點項目,卻同時利用龐大資金與權力網絡,將科研項目與官商利益緊密捆綁。掌握著關鍵技術與敏感信息的專家們,往往觸動了上層權力的既得利益;一旦他們提出異議或試圖揭露內部弊端,就有可能被迫「閉嘴」,甚至在最需要他們發揮才能的時候,被送上「意外死亡」的絕路。

李鋒的死只是冰山一角。從公開資料看,他曾在南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後在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任職,後來更成為上海華略智庫的重要合夥人和自貿區港首席專家。正因其所參與的多個牽扯巨額投資與政策制定的重大項目,他的存在無疑威脅到了那些在權力鬥爭中依賴腐敗網絡謀取私利的官僚集團。當一個科技精英掌握著與數以億計資金直接掛鉤的信息時,他就不僅僅是個學術人物,而是成為了內部勢力眼中必須「清除」的異己

更令人憤慨的是,中國政府及其控制的媒體對這些事件的回應始終模糊含糊,用「意外」來統一交代一切,試圖掩蓋一個極權體制下那種有計劃、有預謀的精英打壓行動。這種做法,不僅暴露中共政權對知識分子與學術自由的徹底漠視,更反映出其在利益面前唯利是圖、無所不用其極的權力本性。正如許多外界觀察人士所指出的,這些「意外」死亡事件,無不顯示出一種系統性、血淚斑斑的清洗行動,目的就是要讓那些敢於揭露內部腐敗、持有獨立見解的人「消失」在公眾視野之外。

中國以「意外」為名連環砍掉科技精英的做法,不僅是對知識分子創造力的殘酷摧毀,更是一種典型的極權暴政的縮影。(彭博檔案照)中國以「意外」為名連環砍掉科技精英的做法,不僅是對知識分子創造力的殘酷摧毀,更是一種典型的極權暴政的縮影。(彭博檔案照)

對於台灣人來說,我們早已習慣了捍衛民主、言論自由和法治精神的堅持。中國這種以「意外」為名連環砍掉科技精英的做法,不僅是對知識分子創造力的殘酷摧毀,更是一種典型的極權暴政的縮影。當一個國家選擇以恐懼統治、以權謀私、以利益輸送作為核心運作模式時,必然會導致人才外流、創新力凋零,最終其科技競爭力與國際形象也將徹底崩解。

(作者專精軍事政治學,從事自由業)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