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李忠憲的思考》德國教訓、台灣警鐘:國籍政策將導致滅國

同樣是中國身分證,中配可以保留兩個身分,但台灣人卻喪失國籍,這確實是法律設計上的「雙標」。原因在於台灣法律中的「兩岸人民」定義不同於「外國人」,但在國籍問題上,卻同時採用國籍法的「外國國籍」標準,導致不一致。

◎李忠憲

最近跑步聽德國的新聞,真的很感慨,當年我留學時的那個德國已經不復存在。中國崛起德國為了經濟的利益,全面受到中國的滲透,雖然經濟發展過了幾年的好日子,現在中國經濟大不如前,德國也成為歐洲病夫。

學成歸國之後,因為工作、跑步和旅遊,我大概前前後後還回去德國七、八次,因為大量的移民,恐怖攻擊、竊盜等等的犯罪行為,讓我感覺德國已經沒有像以前那麼安全。

德國大選關注移民政策,2月2日超過16萬人走上柏林街頭抗議,強調要守護民主的防火牆。(法新社)德國大選關注移民政策,2月2日超過16萬人走上柏林街頭抗議,強調要守護民主的防火牆。(法新社)

德國即將於2月23日舉行聯邦大選,移民議題成為選戰的焦點之一。民調顯示,37%的德國選民認為移民和難民政策是當前最重要的政治議題,超過經濟的34%。

在此背景下,保守派的基督教民主聯盟(CDU)領袖弗里德里希·梅爾茨(Friedrich Merz)與極右翼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合作,於1月29日在國會通過了限制移民的決議,打破了德國主流政黨長期以來不與極右翼合作的傳統。

然而,這一舉措引發了廣泛的社會反彈。2月2日,超過16萬人走上柏林街頭抗議,強調要守護民主的防火牆。同時,最新民調顯示,基民盟的支持率在一週內下降了2個百分點,至28%

值得注意的是,德國另類選擇黨的支持率達到20%,位居第二,顯示其在移民議題上的強硬立場獲得了一部分選民的支持。

台灣移民的問題比德國更複雜,按照藍白控制的立法院佔多數,中國配偶顯然四年就要拿到身分證。最近中國身分證的問題甚囂塵上,台灣人如果自願拿了中國身分證是會被除籍。

台灣《國籍法》規定,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在取得中華民國國籍時,通常需要放棄原有國籍,但是中國國籍有特殊的地位,因為非自願,所以沒關係。

同樣是中國身分證,中配可以保留兩個身分,但台灣人卻喪失國籍,這確實是法律設計上的「雙標」。原因在於台灣法律中的「兩岸人民」定義不同於「外國人」,但在國籍問題上,卻同時採用國籍法的「外國國籍」標準,導致不一致。

可能的解決方法:
• 修正《國籍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矛盾。
• 設定統一標準,無論是中國配偶或台灣人取得對方國籍,都應有一致的國籍處理原則。

就這一點看起來台灣人是不是很笨?可以把國家的法律弄到自己是次等公民,完全不在乎。台灣人不能同時擁有台灣和中國的國籍,但中配可以。

德國大選關注移民政策,2月2日超過16萬人走上柏林街頭抗議,強調要守護民主的防火牆。(法新社)德國大選關注移民政策,2月2日超過16萬人走上柏林街頭抗議,強調要守護民主的防火牆。(法新社)

我之前講過要「法理台獨」要觀察過際局勢,台灣自己並不能完全決定。但「法理抗中」是一定要做的事情,不做台灣就要滅亡了。

在藍白聯手主導的立法院下,中國配偶四年可能即取得國籍的法案,如同為敵國勢力開門引狼入室,讓本國公民反而成為次等居民。國籍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矛盾不僅危及台灣主權,更可能成為中國滲透的破口。

「法理抗中」不是情緒性的口號,而是台灣生存的底線。修法以統一國籍標準、杜絕法律漏洞,是立法院未來不可迴避的課題。下一次立法院席次過半的時刻,台灣人必須牢記:沒有國家主權的自我防護,就沒有自由與安全的未來,什麼經濟發展、財務健全、同性婚姻等等的進步,都是沙灘上的城堡,沒有穩固的基礎。

(作者為資安學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李忠憲臉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