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彥佑
寒假期間,幾位好友,彼此暢談在教育現場的甘苦談,我們都有一些期許,也希望教育當局,可以聆聽我們的心聲。
許多歐美國家學童上學的時間都比台灣短,建議教育當局可以試辦縮短學童在校時間,以充實家庭功能。圖為學童上課情形。(資料照)
一、行政可以減量。眾所周知,這個口號已經喊了十多年了,但若問中小學教師,恐怕大多數的教師都無感,更多行政人員更是無法準時下班。因此,若可以確實做到行政減量,減少不必要的訪視、評鑑、諮詢等,應該是一大福音。
二、管教權的明確界限。現今的管教權,是讓許多教師棘手的事,也因為過於棘手,所以許多教師決定放手不管,甚至丟下一句:「那又不是我的孩子」。當教育已經走到這種地步,教育當局是否應該立出教師的管教範圍以及資源。
三、零霸凌的期待。教育界喜歡喊「零」,舉凡零容忍、零體罰、零拒絕;或許可以朝向「零霸凌」來努力,但這是一條長遠的路。目前存在著親、師(教師、行政)、生的各種霸凌關係,這是需要更多教育倡導,例如情緒管理、溝通技巧…等。
四、親職教育再加強:在教育現場,吾人都期待可以與家長好好合作,也因此,親職溝通、親子教育是亟須加強的。許多的管教、霸凌問題,都是源自於親職之間的衝突與溝通不良。建議政府可以在某些條件下,強制部分家長參與親職教育講習。
五、回歸語文基本功。這幾年,大量強調科技融入,導致許多師生都將心思著重於「科技」。不可否認,這是一股趨勢。然而這三年多來,我們看見語文基本能力逐漸弱化,這是令人憂心的;況且,語文力是所有學科之母,也是陶養人格重要的關鍵。因此,建議當局應再回到語文基本功來思考。
六、上下學時間。筆者日前從芬蘭回來,得知該國孩子比我們晚上學,比我們早下課,歐美許多國家均是如此。或許台灣無法馬上改變,但或許可以先選擇某些學校試辦,再逐步推動,亦是可行之道。許多研究指出,在學校時間太久,與學習未必呈正相關,況且也失去了社會與家庭的功能。
進入蛇年,希望教育大小事,蛇麼都如意。謹以幾點個人的淺見,提供給教育當局。儘管台灣的教育,無法「蛇」我其誰,但也要「嘶嘶」在在地踏實辦學。
(作者為國小教師)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