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啟正
最近新聞中很夯的事件,是一位網紅在他長達2小時以上的影片中,鉅細靡遺地說明現在時下部分心靈成長課程存在的極大問題!事實上,如果結合前年(2023年)底有立委同樣揭發某心靈成長機構涉嫌以違法課程,誘騙學生繳交高額學費牟利,以及日前某位副總統參選人也因為其開設線上與實體課程,涉嫌違反《心理師法》相關規定,高等行政法院仍裁定3萬元罰鍰的幾個事件,筆者認為明顯反映了在心理健康愈來愈被重視的時代下,當民眾仍有許多模糊或未知時,可能造成的傷害。
網紅錫蘭發布「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影片,鉅細靡遺地說明現在時下部分心靈成長課程存在極大問題!(圖擷取自YouTube/錫蘭Ceylan)
其實心靈成長的課程、書籍、教學早已並非新聞。從20-30年前就有的「心靈雞湯」,到現在許多podcasts皆可討論如何更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說明「課程」或「經驗分享與體會」等並不見得一定是洪水猛獸!反而重點愈來愈需要放在「這些所謂的教學或體驗」是否具有強調專業、科學證據支持的改變?還是只是藉由活動的操作,彷彿讓心靈脆弱的人找到了一個可以投射出自己痛苦情感的方法與對象。然而麻煩的是,一般民眾是無從判斷的!他又怎麼可能知道哪一個網路上或市面上販售的課程或書籍,是真的基於科學或專業的基礎呢?更何況現今甚至可能有專業人員遊走在法律邊緣,疑似以自己專業的角色執行可能沒有專業為基礎的課程或活動,這也會使得民眾在面對「探索心靈」的需求時,更加的無助且易受傷害。
有鑑於此,筆者認為改善之道至少有三:首先,應該要積極與民眾說明「專業心理健康課程」的5W!(是什麼?為什麼?在哪裡?什麼時候適合?如何進行?)其次,縣市政府可考慮提供適當窗口讓民眾做諮詢,甚至對某些想參與的課程提出疑惑與檢舉;這樣的窗口並非僅是如同目前已有的聯繫管道,更是可結合相關且值得信任的心理健康資源,將這些潛在有需求的民眾引入更專業的心理健康服務機制中。最後,要強化心理專業人員的專業倫理規範,甚至可重新檢視相關法規,務必使心理專業人員能恪守其倫理準則。
縣市政府可考慮提供適當窗口讓民眾做諮詢,將這些潛在有需求的民眾引入更專業的心理健康服務機制中。圖為諮商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從這些事件即可發現,台灣民眾對於追求心理健康的需要與期望是極高的!動輒上萬元的課程,不乏仍有許多人願意參加。我相信他們的初衷無不希望能讓自己更幸福、活得更好!本質上,這不也是一個政府希望他的人民們達到的重要目標嗎?因此筆者認為,建構一個安全不受傷害的環境,讓民眾可以自在地探索自己、瞭解自己甚至改變自己,才是面對此議題的重要解方。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