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涂醒哲
近來大S不幸因流感病逝的消息一出,流感疫苗再度獲得各界重視。根據報導,事件發生後,醫院施打疫苗的人數大幅增加,公費疫苗迅速用罄,甚至連自費疫苗也一度缺貨。這顯示出許多民眾原本未按照疾病管制署的建議,在適當時機接種疫苗,而是在事件發生後才臨時補打。這種「突發性」的疫苗熱潮,反映出台灣防疫國民教育仍有改善空間,應加強預防觀念,而非等到發生悲劇才行動。
大S因流感併發肺炎猝逝,震驚社會。(資料照,記者王文麟攝)
值得省思的是,流感疫苗的施打竟然需要透過名人的死亡來推動,這是極為遺憾的現象。政府應投入更多資源於疾病防治與宣導,確保國人能夠提前保護自身健康,而非在恐慌中補救。
防疫預算刪減的爭議
令人遺憾的是,國民黨立法委員此次刪減防疫經費,使得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不得不公開「跪求」國會支持。然而,他的發言竟被立委王鴻薇批評為「混淆視聽」,這種不尊重專業的言論令人憤慨。防疫經費的削減將影響國人健康,若因此導致未來疫病擴散,後果將不堪設想。這種決策不僅違背公共利益,更是不可接受的行為。
1998年台灣政府開始推動流感疫苗施打,最初的規劃是為高危險行為者接種,但因為過去沒有大規模接種的經驗,導致初期推動不順利。當時政府購買了約12萬劑疫苗,計畫提供給長者施打,但因民眾缺乏接種觀念,施打率極低,兩個月內僅施打了約4萬劑。
後來,我接任防疫處處長,立即召集各縣市衛生主管,透過不同策略積極推廣,成功在短短三週內將剩餘的8萬劑疫苗施打完畢,並奠定了台灣以國家力量推動流感疫苗接種的政策基礎。當時,台灣成為東亞地區第一個由政府全面推動流感疫苗接種的國家,我也被邀請去香港演講,說明台灣施打流感疫苗政策的背景與重要性。
面對藍白聯手大砍衛福部預算,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日前發文喊話「跪求立委諸公高抬貴手放過防疫」。(資料照)
流感疫苗的特性與施打對象
由於流感病毒每年變異,因此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種,不同於如麻疹等終身免疫的疫苗。流感病毒變異主要有兩種機制:
1.基因漂移(Gene Drift):小規模變異,使病毒株逐漸改變,因此疫苗需要每年調整。
2.基因重組(Gene Shift):較大規模的變異,通常發生在10至20年間,可能導致新型流感病毒的出現。
施打流感疫苗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因流感導致的嚴重併發症與死亡,特別是在高風險族群(如老年人及有心肺疾病者)中發揮保護作用。成功把12萬劑疫苗施打完成後,我和台大醫院、台大公衞學院合作,並利用全民健保局的就診住院資料,進行了三項研究,結果顯示:
1.施打流感疫苗可減少老年人50% 的門診就醫率。
2.可降低老年人 50% 的住院率。
3.可減少 70% 的流感相關死亡率。
因此,政策的重點並非要完全防止流感流行,而是要減少併發症與死亡風險。我們將此策略稱為「成年人疫苗政策」,與兒童疫苗的目標不同。施打流感疫苗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因流感導致的嚴重併發症與死亡。(資料照)
流感疫苗施打對象與策略
流感疫苗主要針對高風險族群,例如老年人(50歲以上)、兒童及醫護人員等。這類「福利型疫苗」的重點是降低重症與死亡,而非阻止病毒流行。相較之下,兒童疫苗則屬於「防疫型疫苗」,其目標是建立群體免疫,防止疾病大規模擴散。
雖然年輕人感染流感後的死亡風險較低,但若高齡者、幼童等高風險族群接種疫苗,仍能間接減少病毒的傳播。例如:長輩施打疫苗,可降低將病毒傳染給孫子女的機率;兒童接種疫苗,也能減少傳染給父母的風險。
因此,疫苗施打不僅是個人保護,更能帶來整體社會的健康效益。我們應加強疫苗推廣,讓更多人理解防疫的重要性,提升全民的健康防護能力。
最初推動時,民眾對流感疫苗仍抱持疑慮,施打率不高。但到了第二年,因為疫苗的保護效果受到肯定,需求大增,甚至出現民眾爭相接種的情況,當時有醫療院所因此發生推擠,甚至玻璃門被撞破的事件。
為了確保疫苗供應與施打順利進行,我們確立了「老人優先施打」的政策,因為老年人屬於高風險族群,容易因流感引發肺炎或細菌性鏈球菌感染,進而導致死亡。相較之下,年輕人因流感死亡的機率極低,因此並非主要施打對象。此外,年輕人若感染流感,能夠產生自然免疫,進一步減少來年同類型病毒的傳播風險,達到間接保護效果。
流感疫苗施打的累積效果也顯示,即使有些長者第二年未接種,因為體內仍殘存部分免疫成分,仍能提供一定程度的交叉保護。這些策略的推行,使得台灣的流感疫苗接種率逐年提升,對降低流感相關死亡發揮了重要作用。
大S因流感併發肺炎猝逝,引發全台搶打流感疫苗,中市衛生所近日接種人潮大排大長龍。(記者蔡淑媛攝)
以我過去擔任衛生署和疾病管制局首長的經驗來看,防疫最困難的是做太多被批擾民,做的不夠又被批失職。例如這次名人因流感逝世的消息一出,造成原有的20萬劑疫苗大家搶打,當行政院宣布增購10萬劑,很可能疫苗進口後,流感疫情已近尾聲,又剩下一堆打不完要銷毀。
流感疫苗的施打應是長期的公共衛生策略,國內疫苗施打皆遵循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的建議,如果有人接種疫苗後產生一些副作用也是正常的免疫反應。政府需強化疫苗宣導與教育,尤其須確保足夠的防疫預算,讓民眾能在適當時機施打疫苗,主動為自身與家人做好健康防護,而非等到名人因病逝世,才引發全民恐慌性補打。
我要在此幫忙羅一鈞副署長再度跪求國民黨立法委員諸公,不要再亂刪防疫預算,不要再殘害國人健康了。請讓台灣的防疫可以正常的、前瞻的、專業的推動,這才是全民之福。
(作者曾任衛生署長、疾病管制局長、國策顧問)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